临沂市工业学校始建于1982年。40余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已发展成为鲁南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学校以高水平的办学品质和丰硕的育人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别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等称号,形成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生动案例。 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排头兵,学校凭借前瞻性的专业定位,精准对接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以“数控铣削加工”“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等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融通“岗课赛证”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组建校企“双师”团队,精心构建出“匠心筑梦、岗课对接、产教共融、‘三位一体’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心中有理念、脑中有知识、手上有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匠心筑梦”引领 思政铸魂育人 学校立足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以“铸匠魂、润匠情、践匠行、育匠人”为使命,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为引领,以“专业化、熟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工匠技能为支撑,实施以培养临沂工匠为核心的“匠心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能人才。 学校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创新构建“匠心教育”育人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指南,开发特色育人案例库,建立“多主体联动、全过程跟踪、多维度评价”的育人质量监测机制。学校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主题教育,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业先锋”等特色赛事,打造“沂蒙精神薪火相传”“技能报国青春梦”等文化品牌,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成长平台,实现价值引领与技能培养的同频共振。 “岗课对接”培养 学练做创合一 基于临沂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需求,学校以“通识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拓展课程平台”为基本架构,以“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为内在逻辑,深化“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建成“课岗两对接·能力三递进”特色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创新实施“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以企业真实岗位为载体,以生产流程为主线,通过“专任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协同指导,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交替培养,助力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在岗位实践中激发创新,促进技创能力融通生长。同时,学校还紧跟产业技术前沿,动态对接新的专业标准,有机融合岗位技能标准、技能大赛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等多元要求,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专业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三递进”培养,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自实践该机制以来,学校取得显著成果,“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学生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金奖3人次;荣获国赛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2人次,省赛一等奖30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19人次,市赛一等奖39人次。教学团队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累计荣获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 “产教共融”发展 人才培养增效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基于此,学校与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创新性重构专业群实训基地,打造“教学·生产”五维融合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一是环境融合。打破模块化实训基地布局,校企共建工艺性生产线,建成由模块化实训基地和工艺性生产线共同组成的专业群实训教学资源。二是内容融合。基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开发“液压阀盖的加工与检测”等实战教学项目。三是过程融合。将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流程深度对接,实现学校“设计项目—创设情境—项目引入—开展教学—成果评价”等教学过程与企业“订单管理—制订工艺—生产准备—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等工艺化生产过程相融合。四是管理融合。引入行业领军企业“6S”生产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有据可循,推进教学管理与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相融合,形成“过程—结果”的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五是评价融合。借鉴知名企业生产评价模式,建立“多维·量化·过程”企业化教学评价体系。 同时,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区域产业人才培育新高地。依托产业学院平台,精准对接临沂“十优”、临沭“七优”产业人才需求,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聚焦县域“3+2”优势产业,科学设置专业,重点培育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服装工艺、软件信息等专业人才。携手临沂世盛机械、史丹利集团等骨干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深化“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定向订单”培养模式,形成“专业随产业走、人才按需育”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学校已与32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设定向培养课程89门。 “三位一体”赋能 创新教学体系 学校汽车专业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以“数字化支撑、智能化驱动、绿色化引领”为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显著成果。 数字化支撑,资源全域共享。专业开发6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出版6本立体化教材、4本活页式教材,其中5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成0.8T数字教学资源库,涵盖微课、视频、动画等,全面对接职教云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跨时空共享。 智能化驱动,创新教学模式。引入AI汽车故障诊断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故障精准定位,大幅提升教学效能。采用“行动导向+数智赋能”混合教学模式,结合在线课程与AI教学智能体,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依托中德SGAVE项目引入国际标准,培养具备智能诊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绿色化引领,对接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教学,强化节电、节水、节油等实践。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与头部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汽车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临沂市工业学校始终锚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航向,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未来,学校将大力强化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致力于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契合需求的技能人才,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李景涛 邢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