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特色与优势,系统构建“一核两融三协同”的大学数学教学体系,通过“课程思政铸魂—创新思维赋能—导师制精准滴灌—分层教学靶向培养—学科竞赛实战检验”的深度协同,构建了“价值引领有高度、能力培养有梯度、实践育人有力度”的农林类高校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一核”为目标,服务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卓越创新能力、高度科学精神与绿色思维的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立足南京林业大学学科特色,构建大学数学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精准服务学校各学科,特别是林业相关优势学科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以“两融”为引领,推动思政与创新深度融合 结合学校行业特色,构建融合课程思政与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打造“农林特色课程思政案例库”“农林数学应用案例库”,将思政元素与创新实践项目深度融入大学数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大学数学评价机制改革,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与农林问题解决能力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数学基础、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与绿色思维。 以“三协同”为驱动,建立协同育人增效机制 “三协同”是指建立分层教学、学科竞赛、导师制三维协同的大学数学教育教学举措。以“三协同”为驱动,分层教学为学科竞赛输送梯度人才,学科竞赛成果反哺教学内容与导师指导模式,导师制通过个性化指导落实分层教学目标、推进学科竞赛辅导,形成了“教学—指导—竞赛—优化”的闭环机制,推进大学生数学知识教学以及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分层教学,实现面向专业的差异化教学和面向能力的个性化培养。按理工类、林学类、经管类等专业培养要求,将高等数学分为5个层次,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分为两个层次,基于不同专业需求实施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实施“基础巩固—应用提升—创新实战”分层辅导,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开发“3+3”特色教材体系,优化慕课资源,构建农林特色数学应用案例库,保障分层教学实施效果。 强化学科竞赛辅导,课堂上引入数学竞赛赛题和小组讨论式“数学+农林”创新能力培训项目式学习,并开设“数学竞赛大讲堂”和“数学建模大讲堂”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竞赛辅导和赛题训练,夯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实施导师制指导,实现任课教师班级授课与定向导师制辅导矩阵结合,结合学科竞赛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计划,定期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实现更有效的个性化指导。 成果创新特色明显,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该成果创新特色明显,创建了“一核两融三协同”的大学数学教学体系,形成“教学—指导—竞赛—优化”循环增效机制;突破传统教学定式,提出“特色思政+创新实践”双轨融合育人理念;实施三维协同增效的教学质量提升举措,构建闭环培养体系;构建“资源—管理—制度”多重支撑保障机制,实现“资源供给—动态管理—制度激励”全方位保障。 学生数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4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奖26项(一等奖1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奖49项(金奖24项),成绩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及江苏省属高校前列。 助力学校本科生升学率逐年攀升。学校本科生升学率从2021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42%。 形成了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形成超过30人的大学数学课程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成果丰厚,主持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4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团队教师多次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江苏省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师获多项荣誉称号,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示范引领效应显现。本成果在全国农林高校和江苏省相关行业高校等10余所高校广泛应用,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多次受邀在省高校数学学院院长论坛、江苏省高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年会等作专题报告。20余所高校先后来校调研“一核两融三协同”的大学数学教学体系相关内容,学院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与指导工作被纳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资源库。 (彭红军 朱敏 宋飞 宋伟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