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南附中”)自2001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教育即拓潜,学习即发现”的办学理念,以“格致、臻善、尚美、健行”为校训,聚焦“勤奋、专注、坚毅”品质塑造,倡导“有志向、有信心、有智慧、有纪律”的成长目标,致力于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近年来,南附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在规范办学、特色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之问,不断开拓创新,向着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锚定规范发展航向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作为一所拥有24年深厚积淀的民办学校,南附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将依法治校、依规施教作为立校之本,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学校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围绕教育教学、资产财务、人事管理、学生招生、后勤保障、安全管理六大领域,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晰、流程规范的管理闭环。通过“以制度立规范、以规范领示范”的创新实践,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高效运转与高质量发展。 南附中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学校注重内容创新与方法突破,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建带团建、党员示范课、学生微党课等特色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血脉,打造铸魂育人新阵地,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政治认同与使命感,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育人品牌。学校多次在省、市、区级民办教育党建工作会议中分享经验,凭借突出成果入选首批广东省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 聚焦特色教育创新 铸造多元成长阶梯 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党建工作的示范性、特色发展的引领力,是南附中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学校凭借自我革新的勇气,在梳理办学成果中总结经验,从“学校做了什么”的实践回溯,到“学校准备做什么”的前瞻思考,不断叩问“南附中何为”的时代命题,不断探索“南附中可为”的发展路径。 一是点燃创新火种,培育拔尖人才。学校聚焦拔尖人才培养,以科创教育为突破口,构建“顶层设计+实践赋能”的特色育人体系。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科技企业、生态园区,进入优秀企业参观机器人的智能化应用,在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探索生物多样性,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了解植物奥秘,赴南沙湿地公园开展生态调研,通过沉浸式研学激发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青春珠江”多米诺骨牌创意赛、潮汕文化深度研学、丹霞山地质考察等特色活动,将知识探索与团队协作有机融合,精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沃土计划”与“脱颖计划”,为学生搭建创新成长的广阔舞台。 二是强体魄筑根基,绽放运动风采。作为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示范校,南附中依托天然草皮运动场与专业的教练团队,打造“教学+训练+赛事”一体化足球育人模式。年度“校长杯”足球赛成为校园盛事,校队在市、区级联赛中屡获佳绩,浓厚的足球文化浸润校园。学校在女子排球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借助广州体育学院专业教练团队的指导,各年级梯队建设完备。随着“下泳上球”体育馆升级为国家排球赛事场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实现“人人有专长、班班有特色”的体教融合新生态。 三是浸润尚美心灵,塑造美育品牌。在学校独立的现代化艺术楼内,15间功能教室涵盖美术、音乐、书法、舞蹈等多元领域,孕育出“雪花”合唱团、“佳木”舞蹈队、“南星”管弦乐团等艺术团体,在各级赛事中屡获殊荣。其中,“‘流光溢彩’玻璃艺术特色课程”项目入选广州市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成果优秀作品展,“岭南园林”跨学科美术课程登上人教云教研平台,山顶艺术广场更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优质舞台。学校以守正创新的美育实践,将艺术教育融入品牌建设核心,书写尚美育人的精彩篇章。 四是深耕实践基地,淬炼坚毅品格。秉承“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育人理念,南附中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双轨育人模式。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实行“分田到班”责任制,学生亲手种植中草药与果蔬,在播种、养护、收获中体悟劳动真谛;定期组织师生进驻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通过沉浸式体验培育吃苦耐劳精神。系列化、场景化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践技能,更在躬身耕耘中涵养了劳动情怀,锻造了坚毅品格。 厚植课程发展沃土 夯筑育人品牌根基 南附中始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重点,通过更新教育理念、融合丰富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不断开发精品课程,开辟个性化培养路径,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守国家课程阵地,夯实规范办学根基。学校将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作为彰显教育政治属性的核心任务,严格遵循“严谨、规范、统一”的原则,通过精细化管理推进课程实施,从课程设计、教学执行到质量监控,全方位筑牢教育教学根基。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创新拓展课程边界,将“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劳动技能”等10余门特色课程纳入课表,构建起“基础+拓展”的全维度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丰富的发展支撑。 二是深耕“大思政课”建设,打造价值引领高地。南附中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育人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依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资源,构建“课内理论浸润+课外实践体验”的立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四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红色基地研学、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学校创新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组织学生开展烈士陵园祭扫、敬老院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并联合广州南方学院及其附属小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多名学生获评广州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思政教育成效显著。 三是构建特色课程矩阵,激活核心发展动能。学校构建起“一核二维四层级”的特色课程体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国家课程为根基;在自主课程与拓展课程两个维度双向发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围绕“格致、臻善、尚美、健行”四个层级,开发覆盖科学探究、品德修养、艺术审美、实践能力的全领域课程群。该体系深度融合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四是深化课堂教学变革,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南附中通过“理论研学+实战研磨+开放研讨”的教研机制,推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校打破学段、学科壁垒,常态化开展跨学科研讨与课例共建,形成浓厚的教学创新氛围。在课程实践中,“信息与创新”课程强化实验探究,“经典阅读”课程创新“读写评”一体化模式,“融乐”思政课打造“简单良构情境—一般良构情境—复杂良构情境—挑战性劣构情境”的“四维进阶”教学法,“岭南园林”课程探索美术跨学科融合新路径。同时,学校还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学习中心,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评价改革,深化中学与高校人才培养衔接,以技术创新驱动教学质量实现跃升。 立足学生主体地位 铺展人才发展通途 南附中积极实施四大革新行动,重塑教育新样态。 一是重构课堂模式,激活内生动力。南附中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核心追求。教师主动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构建“问题生成式课堂”,将预设教案转化为动态探究,打破学科壁垒,打造跨学科融合课堂。推行差异化辅导与导师制陪伴,实现“问题不过夜、作业不回家”的即时响应,让学习“立”于实践、“活”于创新,让每名学生的思维都能突破固有边界,实现阶梯式跃升。 二是搭建多元平台,释放青春可能。学校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点亮。从每日大课间的活力奔跑、15分钟“微运动”,到百余个社团的创意实践、学科竞赛的思维碰撞,常态化活动矩阵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四大品牌活动历经20余年的传承创新,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培养了第六届“星光杯”少儿模特大赛全国总冠军陈薇灔等杰出学子;原创朗诵《古今兰亭》获得广州市第八届“羊城学校美育节”中小学生朗诵比赛中学(中职)组一等奖,合唱作品《我喜欢》获得2021年第十五届意大利里米尼国际合唱比赛流行歌曲组别银奖。这些成绩正是南附中“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的生动注脚。 三是拓展成长空间,培育优秀品格。学校搭建“零距离”沟通平台,学生代表在学代会、团代会上畅所欲言,提案得到“解决+解释”的真诚回应;学生的手工、绘画等作品被学校陈列收藏,学生的创意被珍视。同时,学校以“食在南附中、乐在南附中、学在南附中、长在南附中”的“四在”育人理念为指引,联动家长学校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家教课程、读书沙龙等形式构建家校共育生态圈。此外,“十好班级”“星级宿舍”等自主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在集体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与荣誉感。 四是尊重个性差异,打造“自觉成长”生态。学校立足学生兴趣需求开发特色课程,组织定制化活动。课堂上的自由思辨,校园里的民主管理,都传递着“我们”的集体意识,充满人文温度。南附中精心打造的“自觉成长”生态,让每个青春个体都能在尊重与包容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南附中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为发展战略,秉持“做看得见的教育”理念,勇立教育改革潮头,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全力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薛祝其 杨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