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是一所扎根教育沃土、屡创佳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以“三四一”课堂教学模式为引擎,在“双减”政策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一理念深深融入“三四一”课堂的每一处细节。在这里,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共舞的智慧场域,学校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经过反复实践和打磨,形成了“三自四段七步”的创新教学模式,让评价素养的种子生根发芽,实现教师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蜕变。 理念引领,模式焕新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颁布,学校敏锐地捕捉到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积极响应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号召。各处室和部门负责人等领导班子带领着教师团队踏上了一场教育变革之旅。学校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在2022年版新课标颁布后,全校各学科推行大单元主题教学。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利用假期和休息日,认真研读新课标,升级原有的“三自四段”教学模式。经过不懈努力,在2024年初,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四一”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三”指“三自”,即“自主探究、自主展示、自主反思”3个自主环节;“四”指“四段”,即“课前预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拓展提升”4个阶段;“一”指“一评”,即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学习评价。 “三四一”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实效为目标,细化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展示、点拨精讲、巩固练习、归纳总结、拓展提升”7个教学环节,同时将多元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在学习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精讲,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和拓展提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模式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基础上,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教学。 教学相长,全面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深知只有将创新的教学模式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讲课和“互听课评课”活动。在讲课环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历史文物图片等方式,将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生物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此外,教师还注重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互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过程,给予客观、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学校在实践“三四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推行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科学等学科开展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设计“故事演讲”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讲述一个故事,并从语言表达、内容完整性、情感感染力等维度制定评价量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了一场名为“故事演说家”的竞赛。一名学生为了在演讲中脱颖而出,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反复打磨故事结构,在镜子前练习表情与肢体语言。最终,他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征服了评委,更在语言表达、情感感染力等维度收获高分。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了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举办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比赛,每学科以学科组为单位参加校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深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这不仅锻炼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还提升了备课组团结协作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评价革新,赋能成长 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在“三四一”课堂模式的实践中,将评价从单一的分数衡量升级为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成长导航仪”。学校创新性地推行表现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学业成绩,也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纳入评价范围。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教师成长的磨刀石。在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小组中的贡献和不足,随后,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指出他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最后,教师综合各方评价,给出全面反馈。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革新同样体现在教师团队的成长中。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撰写教学反思日志。一名数学教师在日志中写道:“过去批改作业只关注对错,现在我会附上‘解题思路建议’,学生反馈‘老师的评语像解题密码’。”这种改变让作业从冰冷的符号变为师生对话的桥梁。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评价经验交流会”,教师围坐一堂,分享案例、碰撞智慧。一次研讨会上,英语组展示了“学习成长档案袋”,通过记录学生课堂表现、项目成果等动态数据,让评价更具连续性。这些实践不仅优化了教学策略,更让教师从“教书匠”蜕变为“育人者”。 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的“三四一”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这里,评价不再是冰冷的分数,而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成长的引路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如今,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正以“三四一”课堂模式为支点,撬动区域教育的革新杠杆。学生的眼中有了光,教师的脚步更加坚定,家长的期待化为信任。未来,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将继续以“为学生一生发展服务”为使命,在深化“教学评”一体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崭新篇章。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校长 邵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