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星期五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
推动“船山思想进校园” 涵养青年精神力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教学和社会实践,让大中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延续文化血脉、建立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以船山学为学科建设主要方向与特色,持续擦亮船山思想文化名片,建立起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育人、学术研究、传播推广、公益助人的新模式。

  持续深耕,以文化人,谋划“船山思想进校园”顶层设计

  船山学社党支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结合地区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创设君子班、陈东书法班、廖雅琛朗诵班、陈国质写作班、左其福评论班等特色班级,开展船山学社党支部“强国行”、系列主题沙龙、草地音乐节、雨夜诗会、游园会、文运会、诗歌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坚持以文化人、知行并进,致力于将船山思想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机制中来。

  一是以知促行,将船山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船山学社党支部依托船山思想的核心理念,对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研究编写了《船山简明读本》《王船山绘本》等教材,开设船山文化专题课程,让在校学生系统了解船山哲学、伦理、文学等思想要领,深化学生对船山思想的理解与掌握,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二是以行促知,将船山思想传递到社会实践中。船山学社党支部结合船山思想中“经世致用”“实践为本”的理念,成立船山思想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展船山思想赋能乡村社会实践活动、“美丽乡村·同心行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向幸福出发”主题公益活动,举办“野莓谷乡村振兴论坛”,考察微景观制作基地,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开展“炙爱乡村”行动,对李重九等基层工作者进行追踪报道,与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学雷锋”主题日活动,走进社区、走出校园、走进山村,向社会群众和乡村学子普及船山文化,用火热的青春实践助力船山文化的广泛传播。

  三是知行并进,将船山思想渗透到大中小学的校园中。船山学社党支部与衡阳市教育部门、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等23个学校、企业共建“新语文教师教育共同体”,举办“新语文论坛”,与共同体学校围绕语文课程思政、船山思想进中小学语文课堂、“新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建立健全“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多维度交流机制,并设立“校外导师流动工作站”,为乡村教师、创业导师、文化学者等搭建体验船山文化的机会,开办“乡村教师故事会”,将船山文化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凝聚青少年精神力量。

  搭好平台,建设研学基地,丰富“船山思想进校园”实践形式

  王船山先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知行观,强调对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船山学社党支部与衡阳县王船山研究室合作,共同建设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于2018年10月建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首批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10年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文化宣讲、互动体验和情境教学等方式,在上万名大中小学生心底埋下了船山思想的种子。

  一是文化宣讲进校园。近年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组织讲师、教授赴衡阳市及周边县区中小学开展船山文化宣讲活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船山故里,国学飘香”船山国学进校园,到“中国梦·少年心”船山文化主题宣讲进校园,再到“立大少年心”船山大讲坛进校园,上百场的文化宣讲使中小学生逐渐认识、了解王船山的生平,熟悉船山思想。

  二是文化教材进校园。船山学社党支部成员利用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遗迹的修复工作,对钱谦益的《初学集》、黄景仁的《两当轩集》等进行校订整理。联合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潜心研究、撰写、出版了《船山文化经典》国学践行课程读本、文化散文“学在船山”三部曲——《行止船山》《梦见船山》《生活船山》等中小学校本教材参考用书,并为乡村中小学捐赠《船山文化经典》《王船山〈示子侄〉习字帖》《文学天地·船山少年杯作品集》《湖湘传统家训选读》等社科文化普及读物。

  三是文化活动进校园。船山学社党支部举办“船山少年杯”国学作文大赛,由中小学生创作与船山思想相关的各类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深入学习领悟船山思想的精神要领,更好地在中小学生中积极推广船山思想。彭燕、廖婷是衡阳县第五中学的高中生,他们参加过3年的船山文化课题综合实践,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并先后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船山学社党支部成员参与为王船山家书《示子侄》配乐编舞谱曲活动,编制成一套韵律体操,在衡阳500余所中小学推广,被列为全国船山文化公益夏令营必读课程,并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点亮心灯,开展船山助学活动,促进“船山思想进校园”薪火绵延

  2012年,衡阳县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在寒冬中成立,截至目前已照亮了2000余名学生的求学之路,船山学社党支部的师生秉承王船山先生“立大志”等理念,积极加入船山助学的志愿者队伍,将船山思想践行在“干净、透明、守正、拙诚”的公益之路上。

  成立13年来,衡阳县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和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青鸟公益学院”等组织为爱心跑腿、为教育助力、为社会服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阅读、游学、研学、心理辅导等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教育的活动,努力让每名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了“船山助学智慧教室”“船山助学爱心书屋”“乡村教室亮灯工程”“互联网+体验式助学”“船山助学夏令营”“船山助学公益先锋成长营”等公益项目,打造了一系列公益品牌,累计发放助学金400余万元,将50余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进了大学校园。

  在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衡阳县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更注重与受资助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情感互动,帮助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感恩之心。船山思想的公益种子在受资助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已有30余名受资助学生注册成为衡阳县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参与爱心传递,反哺社会,传播优秀文化。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船山学社党支部以船山思想为切入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体系,以实现“三全育人”为出发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资助等育人工作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任美衡 胡国繁 王继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推动“船山思想进校园” 涵养青年精神力量 任美衡 胡国繁 王继辉2025-05-23 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