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英语学系,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任教于此,并担任首任系主任,为外语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外国语学院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MTI)于2010年获批,2011年开始招收翻译硕士研究生,具有深厚的办学底蕴。近年来,学院秉承“博学诚行、敦睦天下”的院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翻译硕士项目制教学的新路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优化课程设置 将项目融入课堂教学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精心布局,开设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旨在通过项目制教学来提升翻译硕士的综合素养。学院开设了“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分成若干板块,并将每个板块与相关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既能够详细了解每个项目的达成目标,也能够通过项目的具体实践来进一步夯实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双向互动,有效提升了翻译硕士的实操能力。例如,在“文学翻译”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会将文学和翻译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解和梳理,使学生对该领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随后,教师会提供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作为翻译的原始文本供学生选择。每名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和翻译理论,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已出版文学翻译作品的范例来进行翻译实践。在翻译任务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先对各自完成的目标文本进行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每名学生的译文进行详细批改,梳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并鼓励学生积极和国内外出版社沟通协商,翻译出版还没有译介到国内的外国文学作品,或者将国内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学蓬勃发展的新气象。通过项目制教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文学作品从翻译到出版的整个流程,对文学翻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对于他们翻译兴趣和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夯实理论基础 提升项目完成质量 在翻译硕士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项目制实践中暴露出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外国语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近年来,学院邀请了大批行业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学府的知名学者都曾来学院开展专题讲座。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和极具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极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进一步厘清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提升了理论素养,为项目制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国语学院每年都会举办研究生论坛,依托学术平台,邀请省内外学者,并开设专场对翻译硕士的学术成果进行现场评审。通过现场问答、思维碰撞、头脑风暴,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与专家的近距离接触,极大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上的项目制教学,并增强了未来投身翻译行业的信心。另外,外国语学院还依托贵州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和贵州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翻译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组织翻译硕士研究生参与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既锻炼了学生的业务能力,又提升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活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23年,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任课教师共主持应用型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地方教育部门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将学院科研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外国语学院还通过贵州师范大学与厦门大学对口支援研究生交流项目,每年推荐优秀的翻译硕士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学习交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引领下,在学生的勤奋努力下,学院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与口笔译和外语教学相关的工作,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使外国语学院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丰富课外翻译实践 开辟项目制教学第二课堂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外国语学院非常重视翻译硕士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将实践活动细化,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板块。为了提升学生在校内翻译实践活动的质量,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购买了丰富的图书资料,建成并完善了同声传译实训室、微格教室、智慧教室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等教学系统,为项目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校内实践活动期间,学院会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从教育类口译人才培养、大数据翻译和民族文化典籍译介等方面设置相关的实践内容。同时,以项目制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分阶段有计划地为每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践项目,明确具体要求,规划研究进度,确定最终的成果形式,引领学生投入到翻译实践的工作中来。通过项目制的实践,学生收获的不仅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实践活动锤炼了学生们的意志,精进了他们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加了解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使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学院采取了灵活的举措,学生既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也可以到学院推荐的单位实习。在实习期间,学院还会安排校内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对每名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外国语学院还与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云在商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和西安迪佳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翻译企业开展合作,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每年外国语学院都会组织翻译硕士研究生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在贵阳举办的各类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学生发扬了外国语学院的优良传统,勤劳踏实、认真负责、精干高效,得到了主办方和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不仅彰显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体现了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力地方发展的社会服务意识。 (吴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