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星期三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依托产业培养人才 反哺企业行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求“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号召。2025年2月,湖南省教育工作大会提出,要“面向湖南主导产业需求,抓紧超前布局和调整学科专业点,继续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在此背景下,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紧密依托益阳地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反哺企业行业提质发展,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创新引领:以产教四链融合激发特色产业新动能‌

  学院紧扣益阳电容器、PCB板、黑茶产业集群优势,构建“需求链—教学链—创新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体系,其中,电容器材料方向重点突破高介电常数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PCB板领域聚焦5G高频覆铜板研发,推动教育与产业互促共进,为地方发展精准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近年来,与相关企业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创新站3个、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1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7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8家,联合开展“高容值MLCC介质材料”“PCB板高透明耐高温基体材料”“黑茶精控发酵”等横向课题攻关。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近5年,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2项、铜奖3项,省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在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98项,直接服务当地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升级。

  ‌师资共建:校企协同锻造“双能”师资

  学院推行“双跨双培”计划,专业教师全部参加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华集团”)等企业技术攻关,主导“植物纤维增强硅酸钙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木质素橡胶补强填料关键技术及应用”“高频PCB信号优化”“电容储能技术”“黑茶活性成分分析技术开发及利用”等项目。‌其中,“高频PCB信号优化”项目显著降低了覆铜板介电损耗,“电容储能技术”项目显著提升了铝电解电容器的高温工作性能‌。企业专家承担“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课程教学工作,重点讲授MLCC流延成型、PCB层压工艺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师资实现“技术前沿化、教学实战化”。实施“产业教授+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共同开发“电子信息类材料失效分析基础”等产教融合课程‌,锻造兼具工程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复合型团队。

  ‌平台共筑:三阶递进锤炼实战能力

  学院分别联合电容器龙头企业艾华集团、黑茶产业知名企业益阳茶厂有限公司、著名材料类企业湖南橡塑密封件厂有限公司等成功申报了全固态储能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低碳与环境功能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共同构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学院等产教平台,开发“电容失效分析”等虚拟仿真课程,形成“基础实验—虚拟实训—企业真题”三阶递进培养路径,并在长寿命电容器技术领域形成显著产学研转化效益。依托电容器测试、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黑茶发酵等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基地,学生累计完成企业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14篇)、参与专利授权26项。

  ‌思政共融:扎根产业厚植家国情怀

  学院结合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及教育家精神,将袁隆平院士扎根稻田的奉献精神与艾华集团创始人艾立华先生“实业兴邦”的创业历程相结合,通过“产业报国”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时代意义‌,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使命担当。组织学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电容器电解质、PCB板、建筑竹塑材料、新能源材料、包装袋精控覆膜、黑茶精控发酵等设计与优化的技术服务,实现人才成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

  成效闭环:产才互哺激活发展动能

  通过四链深度融合,10余年来,学院累计培养电容器、PCB板、茶业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材料、化工类应用型人才3000余人,其中,近20%的毕业生扎根益阳本土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或创业先锋。校企联合攻关成果助力企业产值激增,在教师带领下,每年有约50名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的校企横向课题,形成“产业需求驱动教育创新、人才反哺助推技术升级”的生态循环,为益阳打造具有强劲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制造业高地提供可持续支撑。

  (贺国文 杨泛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依托产业培养人才 反哺企业行业发展 贺国文 杨泛明2025-05-21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