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星期三
山东财经大学
持续推动教育革新 育财经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重塑产业格局,对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山东财经大学作为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共建的财经类高校,在77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办学基础,已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财经专业人才。

  为了全面推进数智时代财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学校秉承“财经特色、数智引领、产教融合”的理念,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体系、制度、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梳理、优化调整,构建了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多层次人才培育为架构、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格局、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全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多元化育人模式。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开拓人才培养新局

  从基础学科到前沿专业,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山东财经大学在学科专业布局上紧密结合时代需求,无论是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还是管理科学的实践应用,学校的学科专业都能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支撑和技能培养。

  精准规划,契合时代需求。山东财经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3年,学校增设“数据科学与财经人工智能”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专业硕士学位点,这些学科专业紧密贴合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为研究生打开了通往新兴领域的大门。以“前沿引领、交叉融合”为理念成立前沿交叉学院,下设区域国别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拓展数字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研究方向,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让研究生掌握金融科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着力培养能够驾驭金融创新浪潮的专业人才。

  优势学科领航,取得显著成效。学校重视优势学科建设,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实施《山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行动方案》和《应用经济学学科登峰计划》,构筑“筑峰—攀升—培优”梯次分明的学科和专业学位建设体系。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应用经济学进入前8%,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3%,工商管理学进入前15%,均位列省属高校前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是位居山东高校前列。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山东财经大学在主榜参考排名中位列第140名,较2024年提升40个位次,位列省属高校第五名,较2024年提升4个位次。

  课程体系优化,夯实专业基础。学校拥有丰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获批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3门、省级优质研究生课程63门、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项目68项。这些课程和项目涵盖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和国际视野拓展等多个领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夯实专业基础、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凸显财经特色优势

  激活教育教学活力

  山东财经大学始终坚守财经特色,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数智化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强化分类培养,全力打造优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数智驱动,推动教学革新。学校持续加强教学工作,2024年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计划,2025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时代基于“五种能力”目标的AI-PAI(艾派)新财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打造具有山东财经大学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3.0版本。此外,全面修订2024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专业学位培养方向、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提出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要求,将实践课程学分提高到总课程学分的50%以上。开设“AI2经管研究生科研跃升系列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经管学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启迪学术思想。打造充分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通过“AI—教—研”深度融合,专业学位培养在体制机制中有效落实落地。

  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为了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学校积极建设省校两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已建成24个富有生命力的联培基地,这些基地涵盖金融、保险、财税、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领域,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锻炼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合作。师生赴基地访学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案例教学,助力教学改革。作为山东省入选教育部门首批案例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依托单位、山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案例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案例建设为突破口,助力教学改革。学校通过打造育人链条,释放案例服务实践育人的强大动能,与山东港口集团等40多家单位共建案例研究基地,选派师生到基地开展案例开发撰写、实习实践等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在案例教学方面成绩显著,获得中国管理实践至高荣誉“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教育部门学位中心“案例研究典型成果”、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等数十项荣誉。学校获批教育部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立项23项,立项数量位居山东省高校和全国财经类院校前列。案例入选哈佛毅伟案例库、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等114篇,建设省校两级专业学位案例库项目122项、优质案例课程27项,出版案例教材19部。学校研究生在全国金融、财税、应用统计、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案例大赛,以及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赛事活动中屡获大奖。

  推动“双师”协同共育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学校全面推进财经专业导师团队合作,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组建导师团队协同育人,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端人才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学校拥有一支由众多名师组成的导师队伍。入选国家级别人才项目(工程)20人次,有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别荣誉称号获得者16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17名。此外,学校教师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名,财政部门人才库入库专家7名,入选“泰山学者”工程30人次,省级教学名师20名。这些高端人才不仅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将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指导研究生,让其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强化“双师”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双导师制”,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工作。这些校外导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业务水平,为学生带来行业前沿的实践案例和新动态,拓宽学生职业视野,为其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此外,学校还不断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积极推进校内校外导师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通过定期组织校内外导师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专业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的导师队伍。

  搭建交流平台,协同育人促发展。为充分发挥“双师”队伍的协同育人作用,学校联合山钢资本、鲁信集团、中泰证券等单位,搭建起行业产业导师交流平台。结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行业产业导师全程参与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参与举办科研实践学术讲座,为学生带来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开设基于真实产业需求的定制化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实际需求,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校内导师则带领专业学位研究生深入行业企业,挖掘企业经营特色亮点,共同合作开发教学案例。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大批交叉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品牌示范作用

  迈向人才培养新台阶

  山东财经大学始终坚定坚持“四个面向”的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根本方向,以服务国家急需、支撑“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夯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功,强化品牌示范引领功能,培养了大批财经专业“学术新星”,在科研实践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打造实践品牌,提升实践能力。为了发挥研究生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颁布《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办法》并开展两届评选工作。连续举办9届研究生学术节,在学术节期间,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学术竞赛活动。此外,还举办国内高校财经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学生自主撰写的案例涵盖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主题,充分展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风采。

  开设创新实验班,培养卓越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财经人才的需求,学校推出系列研究生创新实验班,如“金融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班”“高级物流规划师研究生创新实验班”“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实验班”等。这些创新实验班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设置辅修方向,选拔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组建入班。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金融科技、高级物流规划管理以及现代企业高级管理的卓越人才。

  聚焦科研创新,点燃学术进步引擎。科研实力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近3年,独立或与导师合作共发表高水平论文730余篇,被CSSCI、SCI、SSCI和EI等检索收录论文596篇,获得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6项,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成果奖54项,获批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87项。学校研究生科研实践水平不断提升,近3年,研究生毕业落实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

  谈到如何打造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财经领军人才时,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强调:“要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培育具有全球战略视野、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财经人才,在数字经济浪潮中锻造卓越人才,在全球治理中彰显中国智慧。”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深化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若斌 马恩涛 王营)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1持续推动教育革新 育财经创新型人才 刘若斌 马恩涛 王营2025-05-21 山东财经大学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