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数智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数智化管理人才,形成“双驱四链五融”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把握人才培养定位 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按照学校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融入新商科建设要求,为社会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商业环境变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构建了“双驱四链五融”式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提升新商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数智技术、绿色理念为双驱,从学校、政府部门、企业三维多元主体,构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创业链,通过产教、科教、理实、专创和赛练实现五融通。首先,对传统商科课程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数智化技术、绿色化发展理念。其次,优化教学策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性与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探索热情。再其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校外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锻炼舞台。最后,积极拓展校企政多主体融合新路径,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前沿科技成果直接引入课堂教学。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体系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资源建设全面,充分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现建设有20个创新创业基地,其中山东重山集团获批山东省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注重科研反哺教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近年来,承担国家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建设4门省级一流课程和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获评省级一流教材1部,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6篇,开发教学案例15篇,承担各类横向研究课题40余项,20名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资政建议报告《关于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思考》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丰富的资源建设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全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考研率和就业率持续提升,得到同行和用人单位高度好评。近5年,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超1000人次,其中国家奖励120余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5项,“郭牌西瓜”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金奖。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确保专业建设改革成效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近5年,1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入选财政部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3人获评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获评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1人获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111”领军人才,3人获评淄博市选树教师,5人被聘为山东省和淄博市创业导师,1人获得山东省教学创新比赛三等奖,3人获评校级最美教师,6人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库。同时,还聘请了20位企业高管担任学院产业教授和行业导师,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高水平的师资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保障,“数智时代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工商管理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工业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 改革成效获高度认可 经验成果被广泛推广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构建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数智化管理人才的建设实践,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契合了新商科实践性创新性强的特点,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了多位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有30余所国内高校来校考察交流,学院改革成果也产生了很好的推广作用,目前已有20余所省内外高校借鉴教学改革创新经验,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等层面转化辐射,促进了相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展望未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将立足新起点,紧跟数智时代发展步伐,按照新商科发展需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数智化管理人才。 (胡付领 张立涛 孙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