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星期五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化国学教育 助力校园文化发展

  国学教育通过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传统礼仪的现代转化、价值观念的当代诠释,能为青年搭建起连接历史与现在的精神桥梁,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四川省民办高校中较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求,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精神建设,通过完善国学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精神的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以“责任担当”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体系,切实增强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校园文化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

  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育人体系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深层次改革抓起,设置以经典研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群,着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能力。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例如,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引入环境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在环境设计与科学保护过程中充分挖掘自然物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绿色科技与先进设备,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论强化创新创业指导,通过开展创业指导进校园活动,为在校生深入解读就业促进法律法规、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论认知,使其能够根据现有政策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在实践参与中进一步深化认知水平、提升专业能力,逐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学院在顶层设计中搭建育人场景,将经典研读、礼仪实践、艺术创作等元素,通过书院制、导师制等组织形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建立双向对话的学术转化机制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创新实践路径,在底层逻辑层面实现思维方式的互鉴融合。其中,学院深入推动跨代际学术共同体建立,鼓励经学研究者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破译典籍中的算法思维;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库,开发出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典古籍来解读现代商业案例、指导创意写作、培育学生美学素养的课程资源,为各学科提供概念工具和思维模板,如鼓励护理学院教授用“治未病”理念完善预防医学体系等,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此外,学院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学经典的教育号召,深入开展与优秀地方文化相关的实践调研、课题研究项目,通过一系列课题申报、实践考察以及论证分析等活动,充分挖掘出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为开展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让国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国学经典,厚植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

  优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有效拓展国学教育的深度,使语言文字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学文化的内在魅力,从而有效提升国学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当前师资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人才培养上,学院开展典籍研读、教育转化等专项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文化阐释能力与现代转化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师发展必选模块,通过工作坊、读书会等形式,帮助各学科教师挖掘专业课中的文化元素,建立跨学科的教科研共同体,鼓励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教师联合开发文化育人项目。在教师人才选拔上,推行学术导师与文化导师“双导师制”,从学院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出一批文化素养良好、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人才专门担任国学教育导师,并聘请民间学者、非遗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双方互相合作、共同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此外,学院还利用数字化传播形式,不断拓展对外交往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育人氛围,形成“人人受教育”的文化育人格局。

  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

  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拼贴,而是要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培育出新型校园文化生态。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反映出国学教育的发展成效。教师能依托完整的过程追踪记录,全面了解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实践的行为轨迹,从而动态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优化国学教育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的有机统一。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以更好地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反馈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及时有效的教学改进举措,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评价标准设定围绕文化目标达成度、文化活动参与度、文化环境建设度3个方面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以及量化评估表等形式,综合评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达成情况,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以及教职工对学校价值理念、文化氛围的认同度;在国学经典诵读等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通过统计学生的参与人数、参与频率以及参与积极性等指标数据,了解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及其实施效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评估检查活动,让学生主动提出校园文化环境、文化主题的优化建设方案,综合评估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精神世界、价值理念的滋养情况。在评价方式运用方面,学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注重量化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具体明确的统计数据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成效,也强调开展座谈会、师生访谈等活动来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感受,以更好地发现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调整。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国学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依托立体化、多层次的国学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籍等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等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理念,激发其文化传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将学术研究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实时反馈国学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何林贵 马娟花 冯军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深化国学教育 助力校园文化发展 何林贵 马娟花 冯军成2025-05-09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