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星期五
嘉兴大学
融地方文脉 铸德育新篇

  浙江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祥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多年来,嘉兴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推动地域优秀文化与高校德育相融合,为深度拓展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实践路径。

  校地合作

  构建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融合发展新格局

  围绕地域优秀文化和德育主题,联合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文旅部门、文化场馆和校内多方力量,共建文化育人联盟。凝聚联盟力量,加深顶层设计,推进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定期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实践,促进地域优秀文化和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打造嘉兴新时代文化高地与文化育人品牌。

  平台聚力

  推动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深度融合

  依托浙江省德育教材研究基地、嘉兴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院、“浙西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深入开展地域优秀文化资源梳理、德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地域优秀文化融合德育研究。通过整合学术力量与资源优势,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德育资源,推动文化传承与德育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数字赋能

  创建多维立体的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资源库

  嘉兴大学携手嘉兴教育学院、嘉兴地区各级学校,以系统化思维和数字化手段,创建多维、立体、生动的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资源库。绘制的嘉兴地域优秀文化德育资源图谱,已覆盖178个文化资源点;把开发的明代鉴藏家项元汴等卡通人物IP化身为“数字导览员”,以“收藏—守护—革新”为叙述逻辑串联起嘉兴千年文脉,让图谱更加鲜活有趣;自主研发的智能体“禾灵儿”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学生的学习伙伴,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地域优秀文化的距离,激发了他们文化探索的热情。

  虚实融通

  搭建立体化的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体验空间

  依托资源图谱,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大空间”。线上打造“嘉禾文驿平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分层分类展示与定制服务。线下串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国学教育基地、孔子学堂、红船精神育人成果展示馆、叔同书院、省身长廊等文化空间,与校外文化场馆联动,形成立体化、多样化的文化体验网络。通过打造虚实融合的特色人文空间,使文化资源图谱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育人场景,使嘉兴千年文脉焕发新的生机。

  内外联动

  创新打造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课程体系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脉络,推出以“文化铸魂 奋斗逐梦”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通过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沉浸式体验,展现红船精神、嘉兴底蕴与时代新貌,引发热烈反响。同步构建“1+N”地域优秀文化与德育“金课”矩阵,以“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江南文化漫游”课程为核心,采用“课堂理论+场馆实践”双轨模式,通过场馆研习、小组汇报等实践形式,推动学生形成文化体悟。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以往的教育边界,以课内外联动实现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不仅让学生深入感受地域优秀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艺术实践

  赋能地域优秀文化传播与创新

  师生积极承担文化传播与创新的时代使命,通过艺术实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初心》,跨越60余座城市,巡演5万余公里,持续传递文化力量。深耕文化传承创新,依托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钹子书创编的援非医疗故事《仁心仁术铸华章》荣获省级金奖。青年学子组建“共同富裕”宣讲团、“初心后浪”宣讲团等,深入乡村振兴一线传播嘉兴共同富裕实践,将江南文化播撒在青年心田,持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创新。

  嘉兴大学将地域优秀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深度融合,既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德育创新的重要路径。未来,嘉兴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用好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全面汇聚文化力量,进一步探索“开放式”协作新平台、“定制式”课程新体系、“数字化”实施新渠道,使高校德育更深、更透、更活,助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在嘉禾大地落地生根。

  (嘉兴大学副校长 张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融地方文脉 铸德育新篇 嘉兴大学副校长 张琦2025-05-09 嘉兴大学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