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音乐育人作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深入挖掘音乐中“以人为本、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拓展音乐思政实践活动,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激发学生以专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并重、艺术实践能力与理论研究水平协调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 创新音乐课程思政策略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主要抓手,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有利于促进音乐思政育人有效性与音乐教育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学院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科学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找准课程思政育人角度,提升音乐思政育人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赣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学院召开2024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阐述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实施途径,分享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设计中的经验,特别是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教师掌握实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策略,显著提升其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创新能力。“小提琴专业课”“声乐”等多门课程,在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法,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力量,引导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利用数字手段打造“红色VR剧本秀数字美育”工作坊视觉艺术创作实践项目,将美育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堂,激活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境感召力,不断提高美育育人实效。 组织开展“用艺术点亮生活”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音乐史名作与公共艺术、设计史论作品赏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示范各类节奏型音乐及其在歌曲中的实际应用,知名绘画和设计作品赏析等,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史名作与公共艺术、设计史论作品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拓展音乐思政实践活动 以艺践行,以美知行。学院坚持美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将实践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科学创新音乐实践教学方法,不断拓展音乐思政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承办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主题的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首届“青春唱响”大中小学师生合唱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学院推送的合唱《Mailied》《花腰彝弦》和戏剧《天梯》等作品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红韵兴声——地方红色歌曲传播者”等6个参赛项目涵盖了红歌公益事业、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努力实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目标。 应邀参加由江西省教育部门举办的“江西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展演”,选送的武·乐《中华少年》以音乐、武术与舞蹈的跨界艺术表现形式,抒发当代青年昂扬的斗志及突破进取的精神;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再现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获得与会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营造音乐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学院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开展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用音乐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助推思政育人再上新台阶。 学院举办“礼赞新时代——中外经典作品教师音乐会”,《军民团结一家亲》《我们中国》《青玉案·元夕》《春舞》等歌曲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音乐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此外,学院还成功举办2024校园青年歌手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更多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挖掘和培养校园音乐人才,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 学院将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弘扬红色文化的艺术载体,持续开展“教唱红歌”活动,通过教唱经典红色歌曲的方式,让红色旋律在学生心中回荡,使其深刻地感受革命精神,坚定学生用歌声唱出不忘初心跟党走、奋勇争先建新功的豪情壮志。(张灵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