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星期二
赓续中华文脉 扎根陇原开启新章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学院赓续办学传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构建了“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扎根基层、服务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自觉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破壁与重构

  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院构建的“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目标引领下的能力、价值共同发展。目标维度强调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价值维度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维度着眼于适应未来教师职业需求,通过3个维度的协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维度是指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契合西部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民族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源源不断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质人才,打破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助力西部乡村教育振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价值维度是指学院扎根甘肃,面向西北,胸怀国家,放眼国际,赓续优良办学传统,牢固树立报国之志。适应未来教师职业需求的能力维度是指学院从课程、教学、教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夯实专业素养,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具备比较扎实的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

  传承与发扬

  打造丰富的思政体系

  学院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赓续中华文脉”的理念,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内涵。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为主线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结合甘肃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设“陇右文学与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组织学生走访南梁革命纪念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文学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通过党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推动学风建设,强化育人意识,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在浓厚的思政氛围中自觉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素材,每年暑期组织10余支团队、百余名师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汇聚不竭能量。鼓励学生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古籍整理保护”等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与文化自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协同与发展

  推进多元的资源整合

  学院积极打通“四重三全两融一核”的能力提升路径,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重”即“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重实践”,进行新文科建设探索,从新文科视角对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建设新的文学学科,并将这一理念深入贯彻到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环节中。

  “三全”即全员育人的共振性、全过程育人的贯通性、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性,积极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多元统一的举措与方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党支部有科研、党员有学术、人人有贡献”的长效机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举行多样化的课程团队教研活动,注重细致规划课堂教学阶段的各个环节以及流程,适时总结经验,修正完善教学计划,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建立以学校、家庭、用人单位、教育专家等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使教书与育人形成有机整体。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中华文化原典、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强化现实生活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两融”即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强调教学的学术性和学术的育人性,厘清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的关系,重构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实现二者并重。推动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凸显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平衡性”,以构建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一核”即以专业素养为核心,以“五个一”(一副好仪表、一口普通话、一笔好书写、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显性能力为导向,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实的语言文字能力,具备扎实的教师教育技能和全面的数智化信息应用能力,更要有自省意识、反思能力、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多年来,学院已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卓越人才,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方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申报的“甘肃省普通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材建设研究基地”获准立项,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水平新文科建设专业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

  未来,学院将与时俱进、应势而为,继续深化“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不断完善育人体系,提高育人质量,推动高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区域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李明德 王延模 邱林山)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0赓续中华文脉 扎根陇原开启新章 李明德 王延模 邱林山2025-04-29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