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均安职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以“产教孪生”为核心理念,依托“政校行企”协同机制、精准化育人路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三大创新实践,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为区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人才支撑。 “四位一体”筑牢根基 “产教孪生”实践育人 搭建产教平台,“政校行企”协同奋进。均安职校整合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行业企业的资源、学校的教育优势以及企业的技术需求,构建“1+5+N”产教融合平台。学校以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企业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共建工作室为枢纽,与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区级名师工作室、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及校级5个工作室等N个延伸节点形成联动网络。 为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标准的无缝对接,学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推行校企“双师”授课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牛仔服装产业人才。校企联合开发的“真岗实战项目”覆盖服装设计、制版、生产、销售等全流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企业真实订单生产。近年来,学校累计完成47项企业订单式教学项目。 升级育人平台,数字化基地对标产业需求。均安职校以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广东省重点专业及专项建设等项目为契机,建成13个现代化实训基地,配备产学研实训中心数字化吊挂生产线等先进设备。2023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1万元,设备更新率超行业平均水平20%。校外与力高(香港)服饰有限公司等9家龙头企业共建10个深度实训基地,提供249个岗位,满足专业师生实践需求。 融合“双师”平台,“匠师库”激发“双师”活力。均安职校推动企业技术骨干、企业劳模工匠和兼职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进课堂,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组建“匠师库”,构建“双聘双评”机制。通过联合研发、技能竞赛、工作站建设等活动,提高教师技能水平,近年来教师获得专利3项,教师团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2项。 科学定标 构建精准育人路径 需求导向,四维调研动态调整。均安职校建立涵盖“行业趋势、企业痛点、岗位能力、学生发展”的四维调研体系。实施动态深度调研,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报告。聚焦数字化转型,梳理岗位核心能力标准,推动专业方向从“传统设计”向“智能设计”动态转变。 标准引领,四链融合重塑课程体系。均安职校联合职业院校专家、企业制定《牛仔服装特色教学标准》,形成指引性纲领,实现“产业链—岗位链—课程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重构“重基础+多方向+精岗位”三级课程架构和学生实训实习体系,与企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对接标准,形成精准育人路径。校企以工作室运行为基础,以为产业精准培养优质人才为目标,以研发项目为载体,依据标准构建“校企品牌项目—转化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作品转化产品—实现作品定制化、产品品牌化—产品销售”的“产教孪生”中职服装专业精准育人路径,校企培育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65项,晋升为优秀员工的学生占比达21.2%,15名学生创业成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数智驱动 云端共享打造教研平台 聚焦区域产业需求,开发新形态教材。均安职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牛仔产业技术难题,开发牛仔服装设计方向系列教材《牛仔服装设计实训教程》等7本职业教育部委级规划教材(新形态教材)和广东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及配套资源。 打造云端教研平台,打破校企壁垒。均安职校在校内升级数字化实训平台,将校企前端专业技术融入教学,在校外与力高(香港)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数字媒体课堂”,上传多项生产案例,实现“云端教研、远程实训”。 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推行“线上学理论+线下做项目”模式。企业发布真实订单,师生团队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流程实践。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工艺参数,实现定制化产品及教学成果商业化转化。 均安职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产教孪生”实践,勾勒出了产教融合的新图景。当课堂数据与车间参数实时同步,当教师教案与企业工单深度交织,这种“教育—产业”共生的新形态,为区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输送了一批批“精技术、懂设计、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廖晓红 李博 郑燕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