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星期四
重庆市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校
以科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重庆市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校以“树根置本,自在生长”为办学根基,锚定“科创筑梦,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构建“智慧”“智能”“智创”“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通过沉浸式环境、体验式课程与系统性育人模式的深度融合,学校为每名学生打造公平优质的科创教育平台,让创新精神在童年生根,让科学梦想在校园绽放。

  沉浸式科创环境构建全域育人场域

  学校以“虚实交织、校家社联动”为核心,通过虚实交融的育人场景、进阶式的课程体系以及系统化的培养机制,打造全域覆盖的科创育人场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技创新的土壤中找到生长方向。

  在现实空间中,打造出2000平方米的屋顶“智在”农场,成为劳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基地。学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及肥力数据,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农耕。分子生物实验室配备基因测序仪和显微镜,学生可亲手提取植物DNA并制作基因图谱;百米科创长廊陈列着学生设计的3D打印月球基地模型和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成为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的探索窗口。

  虚拟空间里,云端科技馆通过VR眼镜与AI手环构建数字孪生场景。学生可“漫游”太阳系,操控无人机编队完成火星探测任务,或在虚拟实验室模拟化学反应。校家社协同的育人网络进一步延伸教育边界:亲子科普实验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感应垃圾桶、纸杯投影仪等作品;社区科技馆研学则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如垃圾分类智能系统、纳米磁流体材料应用等。这种“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无缝衔接,让科学教育突破围墙,真正融入日常。

  校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催生创新实践。学校引进“中国流动科技馆”太空探索主题展,惠及集团校及幼小衔接共同体学生3664人次;与重庆大学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学生观摩嫦娥五号月壤样本,亲手操控模拟卫星轨道测算系统。经过10多年的接续奋斗,科学教育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学校确立了“好奇探索,智在生长”科创理念,强化了“科创筑梦,强国有我”理想信念。2024年,学校承办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教育论坛以及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与会院士专家对学校科创教育理念与实践给予充分肯定;近两年,学生参加全国白名单科创赛事获奖近300人,连续获得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学校科创教育案例入选2022年国家教育部门“双减”典型案例,2024年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体验式课程体系培育创新素养

  学校构建“基础+特色+拓展”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与校本创新深度融合。利用课后服务的“科创+”项目涵盖20余门特色课程。如在飞象星球科创课中,学生编写AI音乐并指挥机器人完成舞蹈编排;分子生物实验室里,小学生通过离心机分离叶绿体,用凝胶电泳技术制作DNA指纹;激光打印课程则让学生将设计图纸转化为3D实体模型,体验从构想到落地的完整创新链。2024年科创嘉年华上,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红外感应垃圾桶,凭借精准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机械驱动系统获得金奖。

  学校通过“馆校共建”模式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京东方智能制造车间,见证液晶屏从玻璃基板到高清显示屏的28道工序;在西南智联基地体验车路协同系统,理解5G通信如何赋能自动驾驶。每月一次的“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形成独特学习闭环。学生先通过前置学习提出“量子通信原理”“人工智能伦理边界”等问题,再与院士面对面探讨,最后以科幻作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复盘思考。

  充分发挥年度科创嘉年华等创新展台作用。在2024年的活动中,仿真机器狗以3.3米/秒的速度完成障碍穿越,引发阵阵惊叹;AI艺术体验区里,学生用算法生成抽象画作并与凡·高风格融合;智能硬件编程赛中,五年级团队设计的“无废城市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垃圾自动分类和资源回收率统计,该项目已纳入沙坪坝区智慧城市建设备选方案。成效与荣誉印证实践价值。学生在第十四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5项大奖。近3年,累计培育出市级以上科创竞赛获奖者372人次,成为重庆市科学教育改革的亮眼名片。

  系统性生态托举科学教育长效发展

  学校以“五大行动”为纲领,构建科学教育长效机制。在教学改革方面,实施“素养导向”课堂转型:低段学生化身“科学观察者”,记录昆虫旅馆中甲壳虫的蜕壳规律;中段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室”项目,设计社区垃圾分类优化方案;高段学生参与“太空探险家”计划,模拟建立火星基地生态系统。师资建设上成立“森林少年科学院”,聘请高校教授担任科学副校长,形成“高校导师+骨干教师+企业工程师”的多元指导团队,教师通过AI教研平台分析学生实验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完善保障机制,提升教育质量高度。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谋划远景蓝图。坚持党建引领,落实顶格推进,将科创教育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并制定系列规章制度,为科学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二是策划整体推进,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科创教育建设多部门配合、多人群参与、多平台运转的沟通交流协调机制。完善科创教育管理指导考核机制。通过专班机制、专题会议、专项行动、专项考核等破解科创教育“协调难、推进缓、不平衡”等问题。三是利用多种平台,助力课程开发。学校在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国培计划平台等资源基础上,建造两千平方米的森林“智在”农场平台,将劳技教室升级为分子生物实验室平台,引进中国流动科技馆平台。四是外联智库专家,组建智囊团队。外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专家学者,通过智囊人员“接地气心连心、手把手传帮带”形式引领学校科创教育蓬勃发展,实现学校从科创教育2.0向3.0的整体跨越。

  资源整合维度构建“普及性+提升性+创新性”三级培养路径。普及层面,全体学生参与“科创月”活动,在亲子智能作品展、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提升层面,选拔科技小记者参与重庆邮电大学机器狗研发项目;创新层面,与中交二航局合作开展桥梁承重结构优化课题,学生设计的斜拉索应力分布模型被纳入企业技术储备库。这种分层推进模式,既保障教育公平,又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生长土壤。

  当感应垃圾桶的指示灯亮起,当仿真机器狗跨越障碍,当AI旋律在校园回荡,森林实验小学正以科创教育为支点,撬动育人新格局,为学生开辟“以好奇为帆、以创新为桨”驶向星辰大海的壮阔征程。(杜娟 刘欣 王晓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08以科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杜娟 刘欣 王晓玲2025-04-03 重庆市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校 2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