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星期三
创新赋能北疆力学 实践润心人才辈出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采撷

  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教学团队紧跟时代步伐,聚焦北疆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以创新为笔、实践为墨,实施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与实践,在北疆大地书写着力学教育的壮丽篇章。

  扎根北疆,培育创新沃土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教学团队深知,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直接手段。团队通过深入调研与大胆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为力学专业学生铺设了一条从理论到创新的坚实道路。

  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团队精心构建了课程体系与创新能力达成的关系矩阵,明确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团队深知,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品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团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了创新意识与品德培养,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维度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学会解决问题,更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为未来科研与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策略的革新是教学方法创新的核心。团队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彻底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构建过程,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同时,团队将新的工程案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实践教学与评价机制的完善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团队建立了力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达成的闭环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构建了“创新性实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实践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学校常年开放力学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发现问题、探索创新。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团队的创新灵感与潜能。

  近3年,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在各类大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获批各类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授权专利多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破土而出,激发创新活力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教学团队在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上同样成绩优异。团队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二三四”教学模式,以一条创新培养主线贯穿始终,采用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两种教学方法,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进行创新设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策略,覆盖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个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科研与竞赛双驱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团队强化“科研+竞赛”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团队实施创新小班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为每名学生建立课程档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深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成立科研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同时,周期性开展学科竞赛培训工作,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

  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团队通过举办名家讲坛、学术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营造开放进取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气。在良好的创新文化熏陶下,学生们的创新热情被充分激发,主动投身于各类科研与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创新生态。

  工程力学专业先后入选自治区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教师出版多部教材,获批一流课程、教学团队与多项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党支部获多项荣誉,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在北疆力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成绩斐然,为中西部高校提供了宝贵经验。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力学人才,推动我国北疆地区力学教育与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吕书锋 李海滨 李磊 乔海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创新赋能北疆力学 实践润心人才辈出 吕书锋 李海滨 李磊 乔海龙2025-03-26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力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采撷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