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内容。在修订过程中,教材编写组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基于“小学重在启蒙引导”的定位,贯彻落实“思政课程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要求,全面提升教材铸魂育人功能。 一是通过红线贯穿和集中呈现、分散融入的方式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安排。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红线和灵魂,贯穿各年级始终,统摄教材全部内容。部分册次直接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逻辑进行单元设置,例如有关百年党史的讲述;不少单元中的课、话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要点展开,例如有关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年级专门安排单元、课、话题集中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两个确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各年级分散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经济、法治、文化、生态文明、外交等方面的思想指引以及有关道德养成、法治素养的精辟论述。采取“凡有相关论述即对标”的做法,做到能融尽融,以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或化用的方式呈现“习语金句”,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通过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除了尽可能以贴近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进行转化表达外,还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的逻辑,突出从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角度,让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有直观感性的初步认识。教材有关综合国力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让世界更美好等话题的安排,既有浓墨重彩的集中呈现,也有画龙点睛的分散安排,并辅之以生动图片、精准数据图表、精彩人物故事以及访谈、讨论、参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教材真正鲜活起来。同时,教材贯穿中国梦的主题,使学生从自己的梦想出发,逐渐领悟到要将自己的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结合起来,最终做团结实干的追梦人。 三是通过与习近平爷爷“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十分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习近平爷爷。教材事实上暗含着学生与这位长辈聊天、对话的方式与线索,有利于拉近高深思想理论与懵懂、稚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呈现习近平爷爷讲过的故事,评点过的人、事和历史事件,引用过的名言;追踪习近平爷爷到地方考察的足迹;特别是直接体现习近平爷爷对少年儿童的特殊关爱,包括在各种场合对少年儿童的叮嘱,关心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给学生的寄语,等等。教材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领路人,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爱、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人格,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是遵循一体化要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一方面,小学阶段区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三个阶段,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呈现有一个由淡到浓、由潜在到显在、由感受到感悟、由理解到行动的渐进过程。例如中国梦主题在小学教材中多次出现,分别突出人人有梦想、共圆中国梦等不同侧重点。另一方面,总体而言,相对于后续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而言,小学教材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更多通过讲故事和描述性语言,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以学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的主体逻辑进行启蒙引导,为学生进入更高学段的相关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修订教材高段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