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驹学校位于海口市,因纪念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将军而得名。从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战斗打响琼崖武装革命第一枪,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的23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海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民族团结、共同奋斗”为内涵的琼崖精神。近年来,学校以海南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琼崖精神及冯白驹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为思想根基,构建“红润白驹”德育课程体系,指引师生精神成长,让琼崖精神薪火相传。 学校进行了如下探索。 开设红色文化大讲堂。学校充分发掘海南红色文化资源,邀请冯白驹家人后代和琼崖纵队革命后代到校宣讲,分年级组织经典诵读、德育情景剧、红领巾讲党史等比赛活动,开展清明祭扫、家国端午、诗画中秋、欢乐国庆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小红星”讲解员。学校与海南省史志馆深度合作,以省史志馆二楼专题展为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小红星”琼崖革命文化宣讲员,让红色场馆成为思政大课堂。三年来,学校已培养了上千名“小红星”讲解员,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冯白驹领导琼崖纵队坚持孤岛奋战的光辉历史,让广大听众知道了椰子寨战斗、潭口阻击战、红色娘子军和云龙改编,了解先辈们在母瑞山没有粮食、没有御寒衣物的情况下凭借钢铁意志突破重围的革命故事。 创设红色文化场域。学校以琼崖革命史为背景,对育人环境进行整体改造,创设红色文化场域,使其成为一部鲜活、立体的教科书。走进校园,文明楼、善集楼、白驹楼、国兴楼等楼宇引人注目。白驹楼正前方矗立着冯白驹的雕像,国兴楼架空层建成了开放式琼崖革命史教育基地,全景式、立体化展示琼崖革命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让学生们在有形而庄重的文化场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研发“红润白驹”德育地图。为了强化实践育人,学校整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研发红色德育地图。学校善用社会大课堂,依托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台书院、冯白驹故居等教育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集体出行、假日小队、亲子同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白驹少年们积极探寻琼州文脉和革命足迹,在行走中经历“学—思—悟—行”的成长过程,感受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本土风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升华。 编选红色校本教材。学校遴选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琼崖红色故事》丛书作为校本教材,给中高段学生阅读使用,根据冯白驹生平事迹为低段学生编写绘本,并以排演德育情景剧等形式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学校师生原创的德育情景剧《白驹故事 薪火相传》《永远的刘胡兰》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开设木棉花美育工作坊。木棉花有“英雄花”之称,具有红色文化意象。学校建设木棉花园,美术组教师将木棉花作为研究对象,以“木棉花开·红润白驹”为主题,开发木棉花课程和实践工作坊,带领学生们开展跨学科学习,让火红的木棉花与英雄故事交相辉映,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精神感召。 开展“指尖上的教育”。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传播平台开设琼崖精神教育专栏,通过短视频、微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 近年来对红色文化的持续挖掘,让红色文化成为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2024年,海南白驹学校作为集团总校,携手成员校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琼山七小、琼山十一小成立红色教育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区域红色教育协同发展。 (作者系海南白驹学校党总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