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时评
2025-02-13 星期四
建强体育师资队伍 促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补齐体育教师数量缺口和质量短板十分紧迫

  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提出到2035年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并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培训、优化补充、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需要高质量的体育师资队伍。当下,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师的配备还远远达不到体育课时增加的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亟待加强。此次《通知》对体育教师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强化提出了重要举措。例如,要求落实教练员岗位,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等。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因此,体育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通知》在“严格师德师风”方面提出,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将教育家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群体活动和训练竞赛等育人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因此,学校在选聘和评价体育教师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培训。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待遇和需求保障。教师的职业是伟大而神圣的。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每天还要组织开展好大课间、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运动竞赛等各项活动,并承担着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然而,现实中还有一些学校未将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竞赛获奖等纳入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的范畴,体育教师的课时数量折算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幸福感。只有重视和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加强体育教师待遇保障,才能更好地激励广大体育教师干事创业。对此,《通知》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的评价激励,具体包括合理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课时量,确保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遴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选树一批“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先进典型等。这些举措都将对优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时评 02建强体育师资队伍 促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于素梅2025-02-13 2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