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校长周刊
2025-02-12 星期三
微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采用区级以上立项课题与校级微课题共驱的研究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基于“课程+”的校级微课题研究,近年来,学校共开展17个国家和省市区级课题、45个微课题研究,实现教师100%参与,帮助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互助协同成长。

  教学与课题研究深度融合,发挥总课题引领作用。在微课题研究中,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深度融合,旨在确保课题研究能紧密贴合教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实行总课题制,总课题通常具有全局性,反映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发展方向,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研究目标和思路。近年来,学校整体规划了学校总课题——“基于新课标的减负提质课堂教学研究”,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通过优化课堂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单元整体设计、进行创新作业设计等,推进教师校本研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区级以上立项课题与校级微课题共驱的研究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家文化”引领下的互助协同校本研修体系。

  各学科紧跟总课题步伐,教师全员参与。学校总课题涵盖了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各学科组围绕总课题,依据新课标、新教材和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实践难点等拟定科组研究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科组教师全覆盖。例如,语文科组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一体化展开研究,形成了多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案例;数学科组聚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增值性评价研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英语科组在校本课程开发和跨学科教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开发了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和兴趣社团;体育科组围绕“每天一节体育课”和“三球一技”体育模式展开研究和实践,通过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年级学科组推进微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年级学科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在科组课题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不仅推动了科组课题深入年级,还加速了教师的互助协同成长进程。具体措施为:年级学科组根据科组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确立微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年级学科组自由组合,形成4—5人的研究团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多轮次的公开研讨课,检验措施成效并撰写教学反思;最后,研究团队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等成果材料。在这期间,学校分批组织结题工作,给予跟踪与指导。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一环,微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成长,一是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使教师掌握了科研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了科研水平,激发了教学热情。二是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助协同,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氛围,推动了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通过参与微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了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副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03微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高小兰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