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校长周刊
2025-02-12 星期三
不做“高高在上”的校长

  “校长”一词之于学生来说,通常会让他们产生敬畏之心。“校长来了”,往往是学生最害怕听到的话。在学生眼里,校长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人、在大会上讲话的人、压轴出场的人、给师生颁奖的人,也是学校里最“深藏不露”“深不可测”的人。同时,校长又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首席”,有各方面的事务要处理,直接面对的往往是上级领导和学校教师,由此,也让学生产生了距离感。自从当了校长之后,我最怕也最担忧的就是远离学生,或者说是被学生远离。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作为校长,若不直接对孩子施加教育影响,将会失去一名施教者最重要的品质:感受孩子们精神世界的能力。可见,作为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如何不让自己远离学生,是我做校长后一直思考的问题。幸运的是,我所在学校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初中,全校仅有118名学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精力去接触更多的学生。

  要想融入学生,就要多出现在学生面前。每周,我至少会有两三个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给学生一个微笑,与他们打个招呼。我每天都会出现在学生食堂,看似转来转去地监督他们就餐纪律,实则是想离学生更近一点儿,看看食堂的伙食怎样,问问学生的胃口如何。我还经常去学生寝室查寝,提醒他们注意保暖、注意卫生。

  当然,这些融入带有一定的“管理”色彩,仍然会让学生产生一些“惧怕”。所以,要想更好地融入学生,我还与学生在学校劳动基地除草、种菜,在操场一起打球、散步,参与他们的文体活动,甚至直接加入学生的活动。比如,前不久,有几名女生在室外为学校元旦文艺会演排练舞蹈,我就与其他学生一起静静地坐在地上,像观众一样欣赏她们的舞姿。在元旦文艺会演当天,我亲自上场为全校师生表演了吉他弹唱。

  融入学生,校长就要放下架子,只有校长把自己视为他们的一分子,学生才会对学校、校长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要想融入学生,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校长不能远离课堂。校长一旦远离了课堂,就意味着远离了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学生,也不可能把学校办好、把教育做好。校长虽是行政职务,但始终不变的角色还是教师,教书育人永远是校长的第一要务。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担任学校中层,还是校级领导,我都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多时兼任3个班的教学工作,少则也会任教一个班。

  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其实并不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校长要忘记自己的管理者身份,牢记自己服务师生的本分。我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做一个爱课堂、爱学生、爱教育的校长。

  (作者系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03不做“高高在上”的校长 蒋健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