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24级船舶、海工等专业的318名学生成功入选4家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订单班。这是学院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三方牵头,成立省级“南通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教联合体”,开展人才共育、产才对接工作的缩影。 学院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开设专业,传承60余年办学积淀,弘扬“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航院精神,主动对接船舶海工产业国家战略交汇叠加领域,大力推进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机制,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有效破解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瓶颈制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贡献职教智慧与力量。 找准“航向标”:完善机制,夯实建设基础 学院依托合作企业船舶海工装备领域的行业领军地位,联合江苏省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党组织与南通市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链党委,坚持“政校行企研”五方联动共赢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围绕“打造共建共享示范,创建人才培养高地,树立服务发展标杆”的建设定位和目标,构建内部制度体系,明确各方权责,规范合作行为,以党建链驱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融合、资源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和制度融合,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问题。完善组织架构,成立“政校行企研”一体的理事会,强化落地实施。理事会按照科学、实用、长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集聚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各项制度框架的牵引,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品牌竞争力强、产业链协同性优、机构组织有力的良好局面。 打造“推进器”:融合互动,共建共享资源 学院通过联合体磋商机制,共同开发“中职—高职—本科—专硕—继续教育”纵向贯通、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横向衔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联合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和船舶中小构件智能建造生产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发“南通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教联合体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供需信息,并提供检索、推荐及增值服务,开展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精准提供产教联合体学术交流和培训服务,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及联合体外关联单位提供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实现平台共建共用;通过企业设置“教师工作站”、学校设置“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实现校企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共育校企“双师”。 筑牢“压舱石”:跨界协同,共育船海工匠 学院紧密对接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需求,与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联合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共建“新扬子现场工程师学院”和“招商局重工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部门统筹、园区协调,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定制船舶海工行业紧缺人才培养订单,定向发送至学校,实施“企业点单、园区派单、学校接单,校内练岗、园区轮岗、企业顶岗”的“三单定制、三步贯通”造船工匠培养模式。针对生产需求和技术进步优化重构“智造船海”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坚持以“数字行动”导向推动课堂革命,将智能化应用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路径、多维度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要素、全方位提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能级。 立定“千钧锚”:质效并举,提升服务能级 学院紧紧围绕南通及周边地区船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船舶制造工艺革新需求,组建升级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围绕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建造需求,组建区域绿色船舶服务联盟,宽领域、多维度打造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团队,服务船舶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依托联合体,先后举办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大会、南通市现代海洋产业青年人才嘉年华暨船舶海工行业产才供需对接会、第三届中英海事服务与人才发展合作论坛等多项大型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供给平台。着力建设创新服务平台,立足航运、船舶、港口、航道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全方位覆盖船舶海工研发、制造、检测等方向,协同打造12个省市级新型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南通市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等。面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主动攻坚豪华邮轮、液化天然气船、风电运维船等高端船舶海工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反哺“金土地”:自勉自奋,梦圆航运强国 学院深耕航运职教沃土,紧跟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步伐,以反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己任,校企联合培育南通中远海运重工装备有限公司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家,服务区域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承担极地邮轮、沿海风电场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地效翼船适用范围、营运限制、检验申请、责任及检验技术标准等研究,编制的《地效翼船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被国际海事组织和国家海事部门采纳实施,有效填补了我国地效翼船技术与检验法规的空白。 近5年,联合体先后为企业培养输送船舶建造、焊接、检测类急需紧缺毕业生2000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3%,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青睐南通、扎根南通,为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以优秀校友、技术能手王秋松为代表的振华重工设计建造技术团队,负责建造亚洲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世界首创2500吨坐底式风电安装船等多个项目,为海洋强国建设打造“国之重器”。依托校企共建的各类平台和强大的师资团队,联合体为船舶海工企业培育技术能手、岗位标兵等高技术人才300多名,每年服务船舶海工企业数十家,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00多项,合同金额2000多万元,为企业提供CCS焊工考证等各类培训服务1000多人次,有效助推产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强力推动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向世界级别产业集群挺进。 (吴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