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论断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现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愿景并不局限于农村经济发展,还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教育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五个振兴”的重要方式,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因此,要振兴乡村教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不仅要关注正规教育即乡村学校教育发展,还要重视乡村地区非正规教育即面向农村人口特别是成年人的技能教育发展,重视为农村人口学习创造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如此,我们才能构建起乡村地区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既能为国家整体发展培养人才,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 振兴乡村教育,需要继续加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加快补齐功能短板是当下加强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要加强乡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要更加精准地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各类帮扶,特别是社会情感支持;要强化国家“优师计划”的实施,以保证每个乡村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适合的城市优质资源导向乡村学校。 振兴乡村教育,需要培养培训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既包括种养技术能手,也包括乡村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他们都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乡村经济和文化等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科技、企业和人才等各种发展要素下乡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视乡村地区的创业教育,培育更多“为农、务农、姓农”的企业和合作社等。 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为农村人口提供全覆盖的支持性学习条件。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要让农村人口也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要为他们创造全覆盖的支持性学习环境。这既包括继续发展好传统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报纸、杂志和广播等,也包括建设新型教育资源如网络课程、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当然,还需要在乡村建设汇聚上述各类资源的社区学习中心,这些学习中心是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