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海大学水环境模拟与生态修复团队负责人华祖林教授(左二)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河海大学供图
|
当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赋予高校党建新的使命,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给高校党建带来新的挑战,加快补齐治理短板对高校党建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才能找准高校党建工作定位,以中心工作的发展绩效来检验高校党建工作成效。 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落实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这些重点任务是高校党建深度融入事业发展的核心,也应成为检验高校党建成效的标准。 衡量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 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举旗定向确保高校改革发展行稳致远。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学校党委用系统性、前瞻性思维加强统筹谋划。河海大学一是充分发挥“把方向”作用,为改革发展“定向引航”“开方抓药”,以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加强学习研讨,广泛凝聚共识,擦亮学校“红帽子大学”底色,旗帜鲜明践行“办社会主义大学”。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委“谋长远”“管全局”“做决策”作用,明确阶段发展目标、思路和重要举措,通过党委常委会、校务会等会议研究确定年度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确保学校改革发展举措落地见效,以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和优异成绩,践行“两个维护”、为江河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向同行守牢学校安全稳定底线。高校安全稳定关系师生群体安全,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党委织密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网,持续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一是用丰富生动鲜活的新时代发展成就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壮大主流宣传,掌握工作主动权,用心用情做好少数敏感人群、重点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立每周舆情及处置专报制度,开展涉校舆情全网监测,对涉意识形态、师德师风、校园安全等信息,第一时间建档并组织相关部门快速研判和处置,及时回应师生诉求。三是党政同责,建立从学校到基层党支部“横到边、竖到底”的安全稳定防护体系,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党建引领确保学校“大思政”方向。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强化以水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一是注重红色文化育人,用好校内红色资源,讲好河海红色人物故事,引导师生传承“红帽子大学”基因。二是传承好服务国家战略的优良传统,将一代代河海人接力守护江河安澜的典型事例,以及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形成思政育人案例等融入思政课堂、日常思政教育和网络思政。 高校党建服务中心工作的关键—— 整合资源 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提升学科示范引领力。学校党委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优势,提升学科发展引领国际前沿和服务国家战略的精度。一方面,优化优质资源配置,提升学科引领国际前沿的能力。学校党委顶层设计,推进资源整合和集聚,聚焦优势突破方向,压缩学科数量,大力推进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动优势学科聚焦特色方向取得更多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标杆。另一方面,培育精准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学科集群。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依托重大交叉研究实验和验证平台建设水安全前沿学科交叉中心,拓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方向,培育水工智能检测、数字水利、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涉水新材料等交叉学科方向,使之更加契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扶持发展应急管理、安全工程等行业急需学科,服务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办行业最好的高等教育。学校党委着眼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将教学资源、平台资源和政策资源集聚到拔尖人才培养上,实施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大力提升水利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聚焦国家“江河战略”和国家水网建设需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政产学研协同”的总体思路,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水利卓越工程师学院,优化培养方案,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是完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依托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大禹学院,统筹优质人才培养资源,优先在水利、土木、计算机、电气、力学等优势学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布局,推进“3+2+3”的全链条贯通培养体系,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领军人才支撑能力。三是建立未来技术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准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建设特色鲜明的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未来产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提供优质办学资源和人才资源,着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交叉复合型行业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有组织科研,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学校党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一是精准对接国家“江河战略”和行业重大需求,深耕重点流域和重点工程,建立常态化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凝练机制,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服务重大水工程项目。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科研团队薪酬和绩效奖励机制,大力推进“学科—高水平科研平台—领域方向—科研团队”一体建设,发挥“大团队”在有组织科研中的核心骨干作用,为学科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围绕行业需求,与流域机构、行业领军型科技企业共建科技攻关联合体,布局水风光储多能互补、高坝深隧水下智能检测与修复、涉水新材料测试加工、水工程智能建造与运维等重大实验平台,解决行业重大水工程建设运维需求。 高校党建取得成效的保障—— 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 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学校党委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全覆盖建设水平,确保学校事业推进到哪儿,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儿,用组织优势保障发展绩效。学校党委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国家级平台实体化运行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北方汛情防洪救灾一线等重难险急任务中,组建党员先锋队,发挥党员在科研创新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中心大局职责。学校党委以修订“三定”方案为契机,强化二级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意识和抓手,过程化指导二级党组织书记服务中心工作。一是建立二级党组织书记牵头领办重点工作机制,“一院一策”推动形成党组织在单位人才引育、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攻坚克难的责任。二是以考核树立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的导向,在二级党组织考评中,将学生培养、学科、人才、科研等发展绩效权重提高到半数以上,将单位发展绩效和党组织书记个人履职贡献作为干部约谈与岗位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提升基层党组织做人的工作的水平。党建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落脚点在人,关键点也在人。学校党委一是将心比心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及时回应师生关心关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师生群体对党的认识和认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二是用心用情关注人的需求,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优势,做好具体细微的实事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让党员干部真正走进师生群体当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和议事规则,推动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发挥指引作用,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四是换位思考从师生角度出发,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想师生所想,念师生所念,掌握通往民心的制胜“法宝”。 (作者系河海大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