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星期四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武小学
立德树人 实现“认知—体验—自治”成长进阶

  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如何创新德育模式,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的目标?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武小学通过“认知—体验—自治”生活德育课程三维实施路径,促进德育向“体验式、参与式”发展,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实现由日常行为习惯的“外好”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好”的转变,让每一名学生都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

  认知——打造“生活广角课程”,实现从关注学生道德认知到更加关注学生道德情绪体验的获得

  德育是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育主体身心是否投入,是否与道德认知对象、外部环境产生互动。“生活广角课程”基于生活化的理念、尊重儿童兴趣而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身边常规活动的创新,关注学校特色活动的“再造”和“重组”,更加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立足学校实际,打造“生活广角课程”,通过“四个一”课程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积极乐观”两大核心素养。每周一节队课,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程,基于现实生活,基于学生的需求,发现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策略和路径;每月一个生活德育主题,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德育实际,每月选择与时代特征相关的主题贯穿当月始终,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生活和学习;开展一次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历史、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每班一项德育特色,班级以志愿服务为特色、以文艺表演为特色、以环保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等,并在每学期组织“我讲我的班级故事”主题沙龙活动,分享各班的育人故事。

  深入家庭,提倡每家分享一个成功教育经验,让生活德育无处不在。学校倡导每家都有育子成功经验:可以分享亲子共读共写感受,可以参与学校某一学术专题培训,还可以参加与儿童成长相关的课程培训等。家长在参与、分享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子方法和经验,从而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对德育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将“生活广角课程”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五大学科教学中,将学生、班级、家庭、社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向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能将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灵活应用,在知识之外习得与人相处的社会感知能力,从而提升道德素养。

  体验——打造“创新实践课程”,在“体验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实现道德与实践的统一

  “创新实践课程”即“二加一课程”。“二”是指两类课程,即“UDP理解力发展实践课程”和“创技·创意课程”;“一”是指社会大课堂活动。在“创新实践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充满活力”两大核心素养。

  “UDP理解力发展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创新性地自主研发主题式、综合性课程。学校自2022年3月实施“UDP课程”以来,学生从生活和现实出发,在过程和实践中完成跨学科的迁移、类推,形成观点与想法,从而掌握思维方法,发展理解力。结合生活德育规划,目前一、二年级已经研发了14个主题:校园、动物、家庭、节日、花与昆虫、家乡、服装、故事、诗歌、交通、水、建筑等主题,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2023年11月,二年级开展了以“服装”为主题的展演,三年级开展了以“诗歌”“节日”为主题的展演。2024年5月,一、二年级开展了以“动物”“校园”为主题的展演。

  “创技·创意课程”以“学科社团课程”、实践活动为载体,重点设计了学段序列化、主题系列化的课程。“创技·创意课程”分为科学实验类课程、手工技艺类课程、编程操作类课程。在科学实验类课堂上,科学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科学实验活动。在手工技艺类课堂上,一至六年级开展废物利用手工制作,三至六年级开展太空泥创意大赛、粘贴创意手工作品展示。在编程操作类课堂上,五、六年级体验编程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设计大赛等。

  社会大课堂活动结合诸城的地域、人文特点,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场景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社会生活类活动中,学生感受社区、医疗、产业;在历史人文类活动中,学生了解舜文化、诸城历史、诸城名人逸事;在自然资源类活动中,学生近距离感悟九龙河、三里庄水库、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板栗基地、潍河、桃林镇茶叶基地等自然地貌;在科技创新类课程中,学生走进迈赫机器人智能化科普基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等。在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学生完成四大类所有活动,让学生在“知”与“行”的双向体验中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自治——打造“儿童自治课程”,实现从他人管理到自我教育的华丽转身

  “儿童自治课程”共设立了3个课程领域——我与生活、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每个课程领域分设4个不同的课程主题,包括4个基本要求——珍爱生命、自我管理、健全人格、健康生活。“儿童自治课程”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为起点,将学生、班级、学校、家庭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向有生活价值的自我教育。在“儿童自治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善于创造”两大核心素养。

  学校推行“三级五步四推进”的管理模式,构建“儿童自治课程”体系。“三级”是指校级自治、班级自治和家庭自治。校级自治主要体现在成立校级自治委员会,负责检查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评价,并纳入班级量化和学生个人德育学分。班级自治体现在成立班级自治管理中心,带领全班学生制定班级愿景、班训、班规,成立班级自治小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家庭自治体现在由家长委员会根据学校生活德育要求设立孩子居家自治管理项目、划分管理层次,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及参与家庭管理的能力。“五步”是指“公示岗位、明确职责—宣传发动、自愿报名—公开竞选、确定人员—试用期满、发放聘书—履行职责、评价监督”。“四推进”是指“每日推进”“每周推进”“每月推进”“每学期推进”,利用红领巾广播、微信群、交流会等方式推进学生自治管理工作。

  欲让学生学会自治管理,必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治管理,知晓自治管理的益处,以此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自我管理的美好愿望,从自治管理抵达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还需要管用有效的方法,如构建美好的愿景、使用便捷的工具(辅助保障工具)、采用“教师、学生、家长”三维评价评估方法等,通过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继而实现螺旋式上升成长。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武小学校长 李长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立德树人 实现“认知—体验—自治”成长进阶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武小学校长 李长娟2024-12-26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武小学 2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