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期一
勇立潮头逐浪高 奋楫扬帆正当时
——无锡锚定目标奋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弘扬延安精神”“讲述C919设计生产故事”“走进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9月1日,2024秋学期无锡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开讲,无锡、延安、兰州三地学子共同观看。这堂“大思政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能力。

  学生在“逐梦蓝天”课堂体验模拟飞行,在“桥世界”课堂制作桥梁模型……无锡市江南中学的“工程教育”课程让学生直呼有趣。“参与无人机比赛,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江苏省赛在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举办。“大家看,这是定位系统的传感器……”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自动驾驶”课堂上,学生沉浸在自动驾驶知识的学习中。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既有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有教育与产业的互动,更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无锡教育的图景显得立体生动、引人入胜。

  这教育图景的背后,是无锡市勇立潮头,全力建设教育强市的雄心壮志。“无锡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我们要把这个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体合力,以更高水平强化铸魂和塑能,把无锡打造成广大市民引以为傲的闪亮名片。”无锡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宋新春说。

  这教育图景的背后,也有一份部署详致的战略,无锡正以《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年行动纲要(2023—2025)》为牵引,聚力实施“党建引领、全面育人、资源供给、品质办学、队伍建设”五大行动,为无锡现代化事业孕育先机、筑梦未来。

  强化铸魂塑能

  扛起“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使命担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现代化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无锡教育的答案铿锵有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的过程,无锡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打造“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实施“三全育人”、“五育”融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铸魂塑能的工程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触人心。

  把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理想信念坚定的学子作为立德树人的首要目标。无锡多措并举,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充分发挥“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博物馆等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虚拟+实景”的思政教育模式。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推出“诚勇·红领巾课堂”品牌,用童言童语传递好“党言党语”;无锡市第一中学推出“红楼·思享汇”品牌,用小故事讲述新时代伟大变革;江南大学推出“宝哥说”思政文化育人品牌,全新思政育人模式深受青年学生喜爱。

  不仅要信念坚定,还要多才多艺。无锡实施“三有一出彩”体艺引领育人工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有序实施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以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学校体育俱乐部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美育+”行动,高质量开展“百灵鸟”“班班有歌声”“七彩绘”等艺术展演活动,陪伴学生成长。此外,开足上好劳动教育课程,深度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关注目标。无锡实施“心向阳光·润心”行动,着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

  构建教育优质均衡的良好生态

  教育是民生大事,关系千家万户。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始终是无锡建设教育强市的根本追求。“更大力度促进优质和均衡,以普惠共享回应群众热切期盼。”无锡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范良表示。近年来,无锡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高原之上筑高峰。

  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无锡实施《无锡市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4所,增加学位12.7万个。探索跨区域、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鼓励区属优质学校跨区域办学,培育生成50个左右优质教育集团。基础教育影响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17%、省市优质园覆盖率93.0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比例91.41%,普通高中录取比例65.03%。

  加强教育投入保障。无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支出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资助体系,建立在籍特殊困难学生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全学段“精准资助”。

  强化数字教育赋能。加快数字基础环境建设,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构建教育数字化“一中心、五平台”,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教—学—研—评—训”一体化平台,着力打造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

  面向未来布局

  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教育是面向未来、服务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全国工商名城,无锡如何发挥区域优势,实现教育与经济的互相促进?

  无锡教育躬身入局,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无锡作为江苏省仅有的设区市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出台《无锡市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指导意见》,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工程教育”课程积极推广实施,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探索实践,力争到2035年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优质课程20门、教育基地30个、重点学校50所,将无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教育新高地。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无锡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深化市校共建。聚焦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领域,推动在锡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与无锡经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锡高质量转移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打造“锡青夜校”阵地245个,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开展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无锡前瞻布局,以项目为牵引,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建设水平。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无锡作为江苏省仅有的设区市获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别示范区,高质量建设经验面向全国推广。建成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样板,三度被江苏省政府部门表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牵头组建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积极对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锻造教育人才

  筑牢现代化教育的坚实底座

  教师的培养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中关键的一环。无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面推进强师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建设新时代一流强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无锡升级“太湖人才计划3.0”,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引育政策。突出青年人才选种育苗,在知名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近两年,无锡新入职教师中,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院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占比近40%。开展“种子工程”“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金穗工程”,强化教育人才全周期培养。探索实施“锡教名家”与“苏教名家”培养项目联动融合,设立中小学校博士研习基地,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青教薪火”计划和“未来校长”培养。全市中小学现有国家级别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门“双名计划”培养对象3名、省级教学名师35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4名、在职特级和正高级教师434名。

  让教师进得来、管得好,无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在江苏省率先实行大师德培育模式,设立师德涵养教育基地,举办“我为良师”大讲堂、大学堂、大课堂系列品牌活动。在江苏省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编制保障新机制,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出台教师周课时工作量指导意见,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办法,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完善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工作,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让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无锡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完善教师薪资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健全教师荣誉制度,选树先进典型。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鼓励相关企业为教师提供购买日常消费品、家用电器等方面专属优惠活动,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尊师惠师服务。

  在教育强市的改革号角声中,无锡教育以战略为纲,一项项行动正在推进,一项项举措正在实施,让一件件教育实事见实效。未来,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足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更强更优的教育格局将从战略蓝图变成清晰的路径,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无锡教育强市画卷!(于金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勇立潮头逐浪高 奋楫扬帆正当时 于金秋2024-12-23 ——无锡锚定目标奋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2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