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青年学生思政工作、教书育人和成才成长的特点规律,立足宏大新时代,在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中,为开创思政课建设新局面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在识“变”中把准时代脉搏。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与时代同拍、与发展同频,持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受教主体在变。只有掌握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方可因人施教、对症施策。 受教者的价值认知方式在变。今天的很多青年学生崇拜“网红”、“大V”,在现实虚拟两个世界随意切换,心理活动变化多、真实思想易变,学生和教师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已然改变。受教者对施教者提出更高要求。 受教者的信息接受方式在变。青年学生作为“数字土著”,更易接受互联网、平台等数字传播形式。国外错误思潮借助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媒介传播,如果不加防范,将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加速侵蚀污染。思政课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力批判错误思潮,肃清它们的消极影响,以更加平易近人、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高深理论和正确价值观进入学生内心深处。 受教者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变。思政课只有找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交会点、共鸣点,才能有生命力、产生原动力。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一线、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底数,体悟学生的心理感受,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原因端倪,找准思想症结,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有什么思想疑惑就澄清什么认识,善于重点问题重点讲、敏感问题正面讲、热点问题辩证讲、难点问题专家讲,特别是要从利益动因分析学生思想变化,尊重利益关切、支持合理诉求,始终做到学生目光投向哪里,思政课就聚焦到哪里。 在思“辩”中实现理念升华。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的创新带来实践的嬗变。思政课要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思政课程的思维逻辑,实现理念上的跃升。 善用“小事例”承载“大道理”。思政课政治性要求高、理论性比较强,如果缺少理论联系实际,只注重宏观而忽略微观,讲起道理来就容易空泛化,很难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从平凡生活中找素材、举例子,从具体岗位上树典型、立标杆,善于以事说理,就事论理,把微观情感体验融入宏大政治叙事,把道理讲“实”讲“活”、讲“深”讲“透”,由小见大、从虚到实,用真情感染打动学生。 既要“有仙气”更要“接地气”。理论可以站到山顶,但光芒必须照到脚下,大众化通俗化是传播真理的捷径。像“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样的妙喻,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透,连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听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语言习惯、风格,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富含热量的“流行语”,把理论讲得学生一听就来劲、一看就明白、一记就牢靠。 防止“重头戏”变成“独角戏”。思政课需要教师搭台,师生共同唱好这台“重头戏”。思政课教师如果唱“独角戏”、下“单手棋”,学生这一主角看起来成了配角,在整个思政课中就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有鼓掌叫好的份。因此,思政课一定要将目光聚焦于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实际备课讲课,切实提高实效性。 在求“便”中追求路径创新。要以“大思政课”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协同联动,在实践平台搭建、教学模式创新、育人形态探究等方面出招发力,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确保各个环节彼此耦合、相互促进、步调一致。 探索实践新平台,便于载体“动”起来。思政课要发挥好高校技术密集的优势,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技术运行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契合,推动思政育人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特别是结合当前青年学生的价值认知方式、信息接受方式、行为方式等鲜明特点,积极构建“智能思政”平台,有效运用智能研判、智能决策、智能社交、智能感知、智能认知等功能,对青年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和精确认知,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搭桥建梁,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时代融合。 探索教学新模式,便于效能“合”起来。思政课要在“实”的效果、“活”的形式上综合用力,努力探索“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虚拟+现实”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思政课要形成行思并行的育人特色,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要形式,把住“第一课堂”主渠道;以研学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途径,把住“第二课堂”主阵地;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要载体,把住“第三课堂”主战场。 探索育人新形态,便于效果“精”起来。思政课教师要摒弃以往“大水漫灌”的传统观念,采用“精准滴灌”的方式,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实际需求,积极回应其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精准施治、精确授课。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关注点为出发点,从精准的问题分析、精准的资源供给、精准的教育实施等方面入手,找到与学生同一频率、同一话语体系有效沟通交流的方法路径,科学制定“一人一策”思政教学方案,持续把思政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XJK24BZJ043]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