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星期三
思政铸魂 专业强基 竞赛赋能 “三习”育人
——安康学院艺术学院探索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安康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美术学类)》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创新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三习”教学环节,建立评估与反馈等机制,立足秦巴山区、服务区域教育,探索美术育人新思路。

  思政铸魂

  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大纲、融入课堂,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大类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程等课程,并组织师生到旬阳市红军镇红军纪念馆、安康市牛蹄岭战役遗址公园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艺术学院网站、团总支宣传窗口“团小艺”微信公众号发布思政类新闻报道20余次,开展思政类座谈会10余次,立项思政类项目3项,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专业强基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通过对用人单位、近5年毕业生等进行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安康、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培养有理想、有信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依法执教意识,系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美术教育理论以及美术教学方法,具有较强文化艺术素养、综合性美术实践能力、创新性艺术思维与新时代美术教育观念,能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文化传播工作的中学美术骨干教师。通过“专业+政府机构+实习单位”等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的闭环。

  1.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夯实“第二课堂”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集中性实践课程组成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阵地。通过“2年专业基础训练+1年专业方向训练+1年实践(含教育实践)训练”培养模式,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育人能力得到加强,学生毕业时均具备“能画、会写、善教”的基本素养。通过具体的课程模块切实践行“五育”并举。

  以“第二课堂”提升育人成效。艺术学院组建美术社团、书法社团、速写社团、墙绘社团、读书社团、微课社团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锤炼书画创作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书画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书画进历史博物馆”活动、“风之彩”互联网远程乡村支教活动等,提升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大学生慕课”“微课”“雨课堂”“学银在线”等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积极开展课堂改革。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锻炼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教学法,让学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即兴发言,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实践课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式、兴趣引导式、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动手尝试、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以毕业要求为准绳,强化过程化考核

  根据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要具备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协作八大核心素养,需要通过过程性学习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艺术学院通过优化过程性考核环节,形成“课堂表现(考勤、纪律)+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考核模式,通过美术学专业97门课程的过程性学习和考核,分别支撑毕业要求的八大核心素养,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观测和记录,实现全过程育人。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院教职工大会、思想纪律教育大会、系党支部会议等形式,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切实推进教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履职尽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艺术创作比赛,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邀请行业专家和地方中小学教育专家进校开展讲座,把行业领域先进的理念和信息带进校园,传授给师生。同时,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评教情况与教师的年终绩效挂钩,激励教师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中。

  近年来,师生通过密切合作,获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7项、校地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获得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项2项,出版专著教材9部,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

  竞赛赋能

  以赛促学、以赛赋能。艺术学院将学科专业竞赛结果视为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学赛融合促进学生素能全面提升。艺术学院设置书画、速写、手工制作等比赛活动和写生、采风、毕业创作等展览,通过学生布展、教师点评、评奖加分,实现全员参与、“课赛”一体。以学院比赛活动为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如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微课大赛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备赛和竞赛,以主体角色体验过程、掌握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近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6项,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项26项、“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获评学校大学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等。

  “三习”育人

  艺术学院依托汉滨初中、汉滨高中初中部、建民中学等教育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实行“双导师制”。通过“三习”贯通,做到“人人有观摩、个个有备课、次次有心得、回回进社团”,实习生在师德浸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反思、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实习学校的文化艺术节、班会活动、社团活动中,实习生利用专业优势发挥特长,赢得了实习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教育调研活动中,实习生通过留守儿童家访、师生座谈等,增强了实习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估反馈

  每学年由艺术学院牵头组织教研室、学工办定期对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涉及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学习、实践环节等方面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教学办、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办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分配,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美术学专业成功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文系安康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写意山水’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201906]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研究”[项目编号:JG202319]阶段性成果)

  (孙海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2思政铸魂 专业强基 竞赛赋能 “三习”育人 孙海洋2024-12-18 ——安康学院艺术学院探索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