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构建“五色”实践育人新模式,即“红色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绿色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蓝色主题的技能强基教育、白色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金色主题的梦想实践教育”。有效破解了之前学校思政教育“单兵作战”和“孤岛化”困境,真正使思政教育“新起来”“活起来”“立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绽放“五色光芒”。 “红色铸魂” 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创立“出彩宜职”党建品牌、“春雨嘉禾”思政品牌和“春风宜人”师德品牌,将红色文化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党建、思政、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打造具有宜职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学校立足《红色文化十讲》,以专题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将课堂搬到革命历史现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邀请党史专家、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播撒红色文化种子;创设性遴选22个红色班级,常态化开展“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开展一次红色歌曲传唱、开展一次红色故事演讲、开展一次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一次红色走读”的“五个一”红色文化活动;充分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创编大型舞台剧《光耀宜春》,持续开展“诵读红色家书”“传唱红色歌曲”“追寻红色足迹”等活动,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实践。 学校10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题获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个项目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等。 “绿色相伴”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文明知识巧妙融入各学科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态保护主题的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寓生态文明教育于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之中。学校创新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环保知识宣讲、植树绿化、变废为宝、“光盘行动”等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广泛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学校提倡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营造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现场教学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蓝色为本” 锤炼专业技能 学校构建了以“一锂一老一小”(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护理、学前教育)为引领示范的专业群发展布局,奋力推进江西省“双高计划”建设;持续做好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学校已与20余所海外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或友好往来关系,是江西省高职院校首批实施留学生培养的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 2023年,学校再次在全国职业院校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中获得冠军,成为江西省仅有的一所四度获得该项赛事一等奖的高校;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食品药品与粮食赛道二(药品生产小组)赛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鸿蒙端云智能应用开发赛项国内赛决赛、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高等院校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等国家级别比赛中获得冠军。 “白色护航” 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制定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方案》《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心理保健员工作暂行办法》;学校配有10余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二级学院设有心理督导员,各班设有心理委员,社团有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宿舍有心理联络员,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为每名学生开设36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每年组织20余场心理专题讲座;每学期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一对一”建档,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帮扶措施;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心理素养。 “金色筑梦” 推动实践育人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打造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学校已进行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共有1.7万余名,成立“三下乡”社会服务团队、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听诊器社会实践队、粉笔头志愿服务队等,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区群众,实践育人成效凸显。 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和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认定为“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客中心被科技部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及各类大赛活动覆盖率达95%,师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别银奖3项、铜奖10项,省级金奖12项、银奖17项、铜奖30余项。 (吴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