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这个学期,北京市海淀区多所学校临街的围墙变了模样,原有砖墙变成了铁艺围栏、镂空墙或透光玻璃……“开墙透绿”让校园成为区域新地标,变为融入社区、城市的新典范。 尽管学校“开墙透绿”近年来多有被报道,但区域层面的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中小学围墙改造工作,让教育的绿意盎然“透”出围墙,促进城市空间开放共享,还是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叫好。 为之叫好,是因为校园“开墙透绿”,背后有观念更新、思维转变,有管理创新、美学价值、社会效益,是与时俱进的可喜变化。 美化校园、改善环境。校园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优美、舒适、宜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一。“开墙透绿”可以有效改善学校的环境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扮靓城市、空间共享。校园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所所学校,就是城市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学校特有的笃学求知氛围和青春筑梦气息,可以辐射、影响、带动周边社区,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除旧布新、激发创意。“开墙透绿”不是一拆了之,而是有破有立、除旧布新。拆掉原有厚重、笨拙的围墙,代之以别具创意、新颖美观的漂亮围栏,乃至建起“墙上艺术馆”,可以展示出校园风貌,激发创新活力。 校园“开墙透绿”还是一次管理的提升,倒逼学校做好“开墙透绿”后的安防和管理工作。学校要有适应新变化的安保措施,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学楼、运动场、食堂等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如此,既实现“开墙透绿”的社会价值,又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可以说,校园“开墙透绿”体现了一种分享式、开放式的观念,彰显教育温度的同时,也点亮了城市之美,成为连接学校、家长、社区和城市的一座桥梁。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