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系统调研和剖析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核两翼三线”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与育人机制,旨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优化“一核”,形成“134”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通过多轮实践检验,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了“1个培养核心、3级内容层次、4类实践基地”的“134”实践教学体系。以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涵盖校内实践类课程、校内实验实训模块、校外专业实践3级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共建校企实验室/现代食品学院、科研院所实习基地、企业实训基地与科技小院相结合的专业实践平台,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小院”4类实践基地。 来自高校、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引企入教”,把课堂搬到企业里;通过“企业实践发现问题—学校/科研院所实验分析问题—企业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深入一线,重点培养学生在设计研发、解决复杂技术难题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加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比例,将专业课中的案例教学比例提升到50%,将现场教学比例提升20%,确立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小院”协同强化专业基础、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产教研融合培养模式。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生物与医药专业建立基础理论以及行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特色培养方案(2021版),采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演进模型适时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完善“两翼”,为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护航 学院通过打造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小院”协同实践实训平台,完善“两翼”——校内实践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先后创建了10处校内实践实训平台和53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小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实训体系。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和现代食品研究院联合科研院所建立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遴选企业实习基地、与地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共建科技小院4条途径,学院打造出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实践平台。学生科研活动对接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共同申报科创大赛,探索出一条育人成效显著、“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链”。同时,学生的论文、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均来源于行业和企业需求,形成“赛创研”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形成多主体协同的3条人才培养“航线” 学院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四位一体”培养共同体,形成“校内+科研院所”“校内+企业”“校内+小院”3条培养“航线”。首先,依托校内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等,以项目制研究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夯实理论基础。学生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进入科研院所、企业或小院开展不同类型的研发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中的优势,依托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7个科研院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培养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型人才;遴选29家覆盖6个培养方向的企业实训基地,重点培养工程设计和技术产品转化型人才;建设17处科技小院,以跨学科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重点培养跨学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型人才。逐步形成多主体协同“一核两翼三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一核两翼三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的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科技发明类一等奖、二等奖等国家奖励4项,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奖励6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项;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项。1名研究生获得2024年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个人风采奖。 未来,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石晶盈 李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