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开放大学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围绕开放教育进行探索实践,着力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学校始终秉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实现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 重视课程设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学校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素材,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共同探究教学方法,提出了设置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专题、利用成语和俗语教授汉字等方法,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鼓励教师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这一契机,推动课程思政的落实,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效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程内容,开发设计与二十四节气、汉字故事等相关的主题课程,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注重教材选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学校基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实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读本。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面授课程,并提炼出其中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作为内容注解,方便学生学习;挑选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作为教材的实例内容,如春联、剪纸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素材进一步体会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中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如何更好使用数字教材,从而有效满足学生的线上学习需求,缓解学生的工学矛盾。 优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文化课学习需求。学校基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融入,使学生更易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在学校的号召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新型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体验感。例如,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效仿古人进行交流,重新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课堂上播放精品文化节目的片段,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对片段中所蕴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挖掘和探讨,从而有效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开展实践活动,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渠道。学校深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对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价值,筹划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应用汉语言文学知识搭建优质平台。学校开展以传统节气和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端午节时举办的“粽香传真情,开大一家亲”的包粽子活动、立冬时举办的包饺子比赛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秉持以赛促学的理念,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征文比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此外,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社团在活动策划和开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社团合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同时体现汉语言文学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话剧表演、诗词朗诵比赛等,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活动选择。 加强教师培养,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中坚力量。学校全面推进教师培养工作,将师资队伍打造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中坚力量。多次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培训,建立全系统学科中心教研组,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帮助教师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习培训和教学研讨中逐步提高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鼓励教师申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主题的学术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方法。 唐山开放大学多措并举,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全方位融入,使得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既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宽阔文化视野、高度文化自信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人才,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的新渠道、新方法和新路子,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文系2024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社会治理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TSSKL2024-056]阶段性成果) (郝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