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周刊·保教
2024-12-15 星期日
坚持儿童视角 落实双向衔接
  沈阳市育才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木工坊做游戏。幼儿园 供图

  扫二维码

  看更多精彩内容

  获奖项目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双向衔接20年探索与实践》

  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第一次面对教育机构间的转换,能否顺利过渡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近年来,幼小衔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教育议题,也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年来,我们瞄准幼小衔接存在的现实问题,持续研究破解策略,逐渐探索出一条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双向衔接之路。

  幼小衔接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幼小衔接到底要衔接什么?怎么衔接才能更有效?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创新实践,推动幼小双向衔接落地、落实。

  1

  调研发现:搬开幼小衔接的“绊脚石”

  我们分别于1998、2001、2010和2020年,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小学教师和家长进行调研。调研中发现,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家长对儿童入学适应的高度期待,幼小衔接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且屡禁不止;一些小学没有实行“零起点”教学,导致部分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困难;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过度宣传小学和幼儿园的衔接坡度误导家长,并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为名招收全日制的幼儿,教授小学内容,致使一些公办园中的大班甚至中班幼儿流失,搅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些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过度焦虑,盲目让孩子进行拼音、识字、写字、计算等知识学习和训练,提早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这些现象的背后映射出幼小衔接不容忽视的四大“绊脚石”。

  一是内容上片面衔接,忽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如重智育,轻德体美劳四育;重学习准备,轻身心、生活、社会准备;重知识灌输,轻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等,影响儿童整体发展和全面适应。

  二是方法上不当衔接,忽视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如重教学,轻生活和游戏;重讲授,轻探究和体验等,未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没有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当中。

  三是时间上突击衔接,忽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如幼儿园与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机制,快上小学时骤然加码,甚至超前学习小学知识,初入学时强化训练,忽视循序渐进培养,造成儿童紧张焦虑、适应困难。

  四是主体上单向衔接,忽视相关因素对儿童入学适应的影响。如多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小学向幼儿园衔接意识淡薄,且有超标、赶进度教学现象,家、园、校未形成教育合力。

  做好幼小衔接,理念更新是先导,课程改革是核心,增强儿童适应能力是关键。因此,针对问题,回应需求,我们从课程建设与实施入手,组建研究共同体,形成“调研问题—研制方案—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建构课程—实践应用—效果反馈—研讨论证—调整完善—成果辐射”的问题解决路径,构建“省、市、区(县)、园(校、家)”四位一体、纵向到底的教科研联动机制,推进各级教科研与基层实践的对接;形成“行政、教研、科研、高校、幼儿园、小学、家庭”七方合作、优势互补、横向协同的研究机制,推进实践问题与理论研究对接,个体问题与群体共解对接。

  2

  实践探索:找准幼小衔接的“突破口”

  我们把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从研制幼儿园入学准备活动课程方案切入,分步进行幼小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一方面,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全过程,循序渐进帮助儿童做好全面准备;另一方面,研制关键期双向衔接行动方案,把握重点,全面对接。此系列课程瞄准幼小衔接的“绊脚石”,分阶段突破,逐步形成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给教师提供科学施教的支架和资源,引领和帮助教师提升科学衔接的能力。

  构建实施五大教育领域活动课程,破解以认知为主的片面衔接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组建研究团队,着力解决“重知识,轻过程”的问题,逐步构建实施“健康生活”“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实践体验”五个部分的活动课程,并进行游戏化、活动化设计。幼儿园在应用五大领域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学习与发展,为幼儿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建实施“五大领域+活动区游戏”课程,破解以教学为主等衔接方法不当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实践,我们发现虽然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关注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重教学,轻游戏”“重讲授,轻探究和体验”等现象仍然存在。从2006年开始,我们将破解衔接方法不当作为阶段目标,引领、指导全省幼儿园开展游戏环境创设和自主游戏活动,总结形成《幼儿园活动区课程指引》,将入学准备教育目标渗透其中,鼓励、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与环境材料互动、与伙伴交流合作中获得全面学习和发展,在玩中逐渐做好入学准备。

  全程、全面实施入学准备教育,探索小学“零起点”教学,破解不科学衔接、单向衔接问题。从2010年起,我们同时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方面入手,着重探索双向衔接路径。首先,引领幼儿园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将幼儿园教育目标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以主题为统领,有机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形成“生活中渗透+游戏中探究+教学中提升”的综合活动课程体系。其次,从学校、区域两个层面试点先行,指导小学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我们与小学一起探索开展入学适应周活动,组织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和老师同伴,加强对学生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缓解学生入学焦虑,让新生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同时推进“零起点”教学,不拔高、不加快教学进度。努力探索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取消一年级纸笔考试,在每学年期中和期末进行实践能力综合评价,以等级制体现评价结果,缓解儿童的入学压力。

  3

  攻坚推广:把握幼小衔接的“关键点”

  从2021年开始,我们研制《辽宁省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遴选7个省级实验区以及25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试点先行,探索有效策略,形成《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向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大力宣传推广。

  细化幼儿园大班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策略,进一步根治幼儿园片面知识准备、“小学化”倾向问题。我们客观分析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环境创设、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一年级新生初入学时不适应现象,细化《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目标要求,围绕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大班入学准备教育的具体行动建议,并形成133个活动案例。同时列出幼儿入学准备各个方面的观察评价要点以及不同程度的具体表现,引领教师了解儿童入学准备应达状态并观察其现实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指导幼儿园为每名儿童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儿童毕业后由家长交给小学教师,进行延续记录,为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策略提供参考。

  提出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行动策略,进一步破解小学衔接意识薄弱、强化训练等问题。首创“创设悦纳环境+开展适应周活动+探索游戏化体验式教学方式+实施综合能力评价”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行动策略,关注儿童在入学适应中的感受、体验、困惑和需求,设计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实施国家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从教育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两个维度构建了入学适应期评价指标体系,并梳理出一年级新生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评价改革的典型案例。引导学校从教育理念、课程教学、教师能力、学校管理等方面自我诊断,不断改进衔接工作。对学生强化过程评价,将评价嵌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探索增值评价,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适应和发展状况。

  形成了幼儿园和小学联合教研机制。区域内幼儿园和小学结对,共同聚焦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难点问题,重点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初、期末和小学开学前、开学初定期进行联合教研。平时,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经常互相走进各自的班级,围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摩研讨,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建立了“互通情况+共研问题+共商策略+共享发展”的工作机制。

  细化了家庭教育系统指导策略。我们精选100多个家长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了系列化可操作的指导策略,形成典型亲子活动案例。出版书籍《幼儿家长必读》《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家长陪伴孩子顺利入学》。指导家长转变衔接理念,提升育儿能力。

  20年的幼小衔接探索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辽宁省14个市3000多所幼儿园和近百所小学应用。未来,我们还会基于儿童视角,继续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幼小衔接的道路上更好地助力每一个儿童健康和谐成长。

  (作者单位系辽宁教育学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保教 03坚持儿童视角 落实双向衔接 孙英敏 罗英智2024-12-15 2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