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视觉中国供图
|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拔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国家综合力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教育以其注重平等可及性的同时能够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而彰显出独特之处。以公认的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为例,自1936年首次颁发以来,法国籍数学家已连续20余年获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科学奖项中,法国科学家也颇有斩获。可以说,法国注重拔尖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人才未来卓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学和初中阶段 教育平等下的“因材施教” 自1881年以《于勒·费里法案》为标志建立起法国义务教育制度起,法国教育法规和政策不断追求教育的平等性,力图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此,法国政府将公立学校的教职人员列为国家公务员,全国划定学区并要求教师资源在学区内定期流动。法国的《教育法典》更是在第一条中就开宗明义,“教育为国家头等大事……以教育机会平等通过教育和教学消除社会和地域不平等”,“全纳入教育模式面向所有学童”。正是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免费的教育供给,使更多“天才苗子”得以平等接受教育,继而被发现、选拔和进一步培养。 法国的教育以高中毕业为分野,区分为国民教育与高等教育,分别由国民教育部、高等教育和研究部两个部门负责。在国民教育阶段,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平等是主要目标。但重视教育平等并非忽视拔尖人才选拔。事实上,法国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教育法典》强调,对智力早熟和表现出突出才能的学生应予以相应的教学安排,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掘。法国国民教育部因此在2007年发布通知,要求从发现和培养、家校衔接、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因材施教,更好地发现和培养资优生。2009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再次发布通知,颁布了小学和中学阶段针对“天才苗子”的相关教育工作指南,并编制了一系列教育手册和指引,发放至各学区、各地区和各教育机构负责人,用以指导国民教育阶段高潜力学生和智力早熟学生的发现和培养工作。 具体而言,法国在一系列教育工作指南和手册中首先明确了对“高潜力学生”或“智力早熟学生”的科学定义,指出这一类学生占在校生的百分比约为5%至6%,强调高智商或特殊才能并非单指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其中有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学习困难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适应。其次,要注重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获知学生学业成绩最直接的人,因此,教育部门要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和评估工具。再次,要重视校内外协同和学生心理健康。法国国民教育部强调推行家校联动模式,密切关注、及时评估高潜力学生、智力早熟学生的心理变化。最后,提供多种方案开展“因材施教”,不仅要有针对学生“学不够”的加码方案,也要有针对学生“学不足”的补强方案。 高中阶段 平均化海洋中的“英才岛” 高中阶段,法国实施双轨制教育。如果说法国小学公立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相对强调均衡发展,各教育机构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那么从高中阶段开始,公立教育就开始显现出分类培养的特点,由英才高中主要负责拔尖人才培养。与普通中学不同,英才高中在按片区录取的同时还会面向英才学生实行申请制。学生可以向英才高中投递简历和意愿信,校方则在其中进行筛选。采取这种招生制度的英才高中由此成为法国国民教育平均化海洋中的“英才岛”。 以法国亨利四世中学和路易大帝中学为例,尽管仍属于公立教育体系,但拥有更多自主权和创新性:一是自主招生,与传统高中单纯靠划片不同,英才高中具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每年从大约2000份申请中择优选出200至300人。二是课程要求高,英才高中教师自主性强,教授内容比普通教学大纲更加深入,部分课程如数学等甚至使用大学水平的教材和讲义。三是设有高等专科学校预科课程,实现与高等教育的无缝对接,如路易大帝中学设立理工、古典文学和商业三类预科课程,不少学生升学进入高等师范、工程类院校。 高等教育阶段 普及化教育与英才教育并行不悖 目前,法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据统计,2024年法国高中升学会考中,英才高中学生的通过率接近100%,普通高中学生的会考通过率也不低,达到91.4%。但与普通高中学生进入“宽进宽出”、强调机会平等的大学不同,英才高中的学生会选择进入预科学习2年通识和基础课程,为进入高等教育“大学校”即高等专科学校体系而做准备。 以巴黎理工、中央理工等工程师学院为代表的法国“大学校”教育体系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要经过竞争性选拔的层层筛选。在工程师院校之外,高等师范、高等商业学校、政治学院乃至政府和国家职能部门都纷纷设立自己的英才教育院系并形成体系。 除严格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外,采用合理的评估指标和培养模式是法国高等教育阶段拔尖人才培养的主要策略。一是强调科研能力。评估指标关注的焦点由以基础学业成绩为主转变为以思辨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为主。二是秉持长期思维。评估体系对研究持包容态度,鼓励研究生进行基础性、长期性研究,不以单一的论文发表数量为硬性指标。三是保证资源投入。相关部门和高校要保证硕博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充分的资源供给,使其可以参与、接触行业前沿和创新实践。 法国的拔尖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固然有亮眼成就,但当下的法国教育制度也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相关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受到认知、经验和信息影响,忽略资优人才的识别和培养,许多资优生的行为和思维特质不能被理解,有可能被归类为怪异类群,导致他们不能进入英才培养早期教育阶段,针对性培养滞后,最终有可能被贻误发展时机。 (作者单位系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