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星期三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赋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协同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校企合作壁垒。以区域产业精准对接为逻辑起点,以产业学院为依托,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推动职教生态链与产业生态链融合发展,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升了社会效益。

  深化产教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培养、输出供给应用型人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思政教育体系,把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在专业教学中嵌入职业素养,嵌入工匠精神,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制度;以区域头部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专业群和行业,打通传统校企合作壁垒;企业生产实训基地融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授课,推行车间与课堂“双教学”,开展线上线下“双平台”学习,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双角色”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成长。

  学院聚焦“创新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发展区域经济”的问题。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生产性实训教学和岗位实习中,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为一体,实行教学任务和生产岗位“双驱动”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围绕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项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的能力从专业基础能力逐步提升到岗位核心能力,再发展到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德技并修、产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区域产业,打造产业学院育人新平台

  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产业学院平台。对接电子信息产业链,选择与区域龙头企业、地方行业协会和生态小微企业合作。瞄准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点和技术创新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汇聚政、校、企、行多方资源,将电子信息专业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链相融合,打造“双主体、双驱动”电子信息产业学院育人新平台。

  学院通过设计平台架构与功能、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回答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什么样的产业学院”这一问题。针对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对接、专业群和产业链对接,出台了产业学院运行管理相关规范文件,有效指导了招生招工、基础学习、专项学习、项目实训、跟岗学徒、独岗操作和认证上岗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技术技能培训和认证、创新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与转移等产业服务的全过程。建设成为集人才培训、科研、技术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继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学院。学院坚持以服务和引领产业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目标,通过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学校、企业”协同育人,凸显了行业特色,结合了产业发展,满足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改革教学模式,重构融通课程“岗、课、赛、证”新体系

  学院基于“工作过程”、契合“产业需求”、满足“岗位能力”、融入“行业标准”和满足“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建立电子信息专业群课程体系,解决“为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这一问题。联合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项目与技能集成实训项目的开发;打造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打造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如企业岗位、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打造公共拓展模块课程,包括智慧工厂运营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美学等课程。把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打造成课程项目,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岗位课程项目,把专业拓展课打造成课证项目。实现了基础平台课程的底层共享、中层专业方向课程互融、高层专业拓展课程互选,构建了全新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学院开发“岗、课、赛、证”融通课程资源,回答好“为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建设什么样的课程资源”的问题。通过分析电子信息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企业技术项目,将电子信息行业标准、产品设计、制造与检测等岗位标准,转化为产教融合课程标准。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把传统章节序化重构为模块课程。同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和行业新技术开发校本教材、课件、微视频等与岗位相衔接的教学资源。结合技能大赛项目内容,开发课赛项目教学资源,如工作任务指导书、工作项目设计书和竞赛学习资料等。针对电子信息职业技能证书,开发课证项目教学资源,如任务书、课件、教学资料、教学案例等。

  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岗位能力型”人才考核评价新机制

  学院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岗位能力等要素,实行双考制(学业考核、证书考核)、双达标制(技能达标、素养达标),建立瞄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为区域产业人才培养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机制”这一问题。一是确立了“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的评价主体;二是采取了“定性和定量”“过程和结果”“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从业务知识、职业道德、岗位能力、业务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设置了多角度的考核指标。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考核机制。

  学院聚焦产业育人价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遵循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原则建立人才评价指标,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化课程教学、岗位实习与就业质量等评价指标体系,回答好“为区域产业人才培养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

  近3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奖项13项、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37项,113人次获奖。先后有30人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并获奖。以产业学院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列入省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包括“‘双主体、双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和实践”和“‘双链融合’视域下‘双元’协同共育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其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受到企业好评,为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范式,以精准培养模式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产业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产业学院的‘双主体、双驱动’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例”[项目编号:JXJG-22-120-1]研究成果)

  (左伟平 舒宽宏 黄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2产教融合赋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左伟平 舒宽宏 黄晶2024-12-11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2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