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大格局和长效机制。首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系统谋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突出各门各类课程的多向协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践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大格局。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认知到情感认同再到自觉践行,需要教育教学各环节全程贯穿、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需要融通全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搭建各类文化育人载体,联动教学课堂、实践课堂、社会课堂和虚拟课堂等,打造全方位、多维度、连贯性的育人空间;需要协同多方资源凝聚整合、同心合力、同向同行,聚焦人才高质量培养,“点线面”精准发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链条的长效机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堵点阻点,打通价值观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完善政策保障,丰富内容体系,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践行意愿。然而,高校仍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决杜绝“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错误观念,积极填补网络平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白地带”,加快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叙事策略和话语建构等。例如,“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次要”的观念需要转变,虚拟网络空间核心价值观价值指引有待进一步加强,价值观教育在话语表达上要讲究叙事策略和叙事情感,教育方式的雷同化现象需要消除,等等。要精准把握难点痛点,针对性施策,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化思想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项渐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战略工程,包含理论阐释、思想教育、情境创设和效果评价等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全社会凝聚育人共识,把握运用价值观认知形成和行为养成的规律,坚持开放性、关联性和一致性等原则,实现主体协同、管理协同、制度协同、方式协同、环境协同和评价反馈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维立体格局。二是要强化主体协同动力。实现主体协同的关键在于强化动力机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制度体系,将不同方面、不同环节的动力主体、动力来源汇聚形成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系统。三是要创设和完善沉浸式教育教学场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沉浸式教育不是局限于标语口号、流于形式的表演性活动展示,而是将价值观澄清、榜样示范、价值体验和价值比较等方式自然融入各环节,特别是做好网络空间的价值指引、价值辨识和价值规约等,真正引发学生的同情共鸣,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覆盖。四是要凸显价值观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设计教育教学各项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价值导向,并使之转化为具体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监督性对价值引导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常态化考核评估、督促检查和奖惩激励等方式,推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日常化、科学化。五是要健全重大风险防范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重大风险防范机制,综合研判价值观培育主体、培育客体、培育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预判和化解教育教学关键环节中的风险点。六是要总结典型案例和推广特色经验。身边的榜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近年来,吉林大学黄大年、复旦大学钟扬、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等一个个鲜活的典型人物,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挖掘和培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优秀典型,用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系河北农业大学,本文系2023—202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HB23MK008]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