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星期五
叶圣陶与丰子恺:
艺术文心 藏尽书香
  展厅一隅。

《新衣》丰子恺 绘图 叶圣陶 题字

  本文作者供图

  今年的10月28日和11月9日,分别是叶圣陶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与丰子恺诞辰126周年纪念日。两位先生,一位是江苏苏州人,一位是浙江桐乡人,同生于江南,亦均是文艺大家。二人曾共事多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纪念两位先生周年诞辰与深厚友谊,“文心——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在这里,两位老先生时隔半个多世纪欣然“相遇”,在岁月沉淀下来的艺术趣味和缕缕墨香中,展现他们的著作与漫画作品,以及他们主编的报刊、信札、手稿、母校纪念物品等,带领观众走进他们营造的文化天地。

  一

  叶圣陶和丰子恺的交往由来已久。1922年丰子恺在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时,叶圣陶曾应邀来校访问,并逐渐融入了白马湖作家群。1925年12月,《子恺漫画》出版之初,叶圣陶就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他们同为开明书店的元老,叶圣陶曾编校过丰子恺的很多著作,丰子恺也为叶圣陶的不少著作设计了封面或插图,如《剑鞘》《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他们又一道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杂志,丰子恺多次为杂志绘制封面和扉页画。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自叶圣陶接手《中学生》主编以后,他们二人还合作了杂志的赠画。

  这幅画正悬挂于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的二楼展厅,由丰子恺绘图,叶圣陶题字。1948年元旦,为吸引更多读者订阅《中学生》杂志,出版社刊印了漫画《新衣》作为赠品夹在书内。画中的五口之家人人都穿着崭新的厚棉衣,沉浸在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窗台上,水仙花开得正艳,孩子们的笑容也异常灿烂。叶圣陶的题诗为:“深知天下犹饥溺,试着新衣色赧然,安得家家俱饱暖,眉梢喜溢过新年。”全诗题字书风清雅,笔画工整,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夙愿。

  关于两位老先生的合作还有一部书不得不提,那就是《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的这套课本由叶圣陶编纂,丰子恺绘制封面和插图,此书版式新颖,活泼生动,一扫往昔教科书的沉闷和单调,文字间穿插精美插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一度被人称为“吃饭书”,支撑着书店的经济大梁。教科书内容以儿歌或故事为主,词、句、语调朗朗上口,适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丰子恺所配插图也是紧系儿童生活和故事情节。此套书因编辑者的独具匠心,至今仍广受关注。

  开明书店时期,叶圣陶和丰子恺不仅是同事,还是“开明酒会”的成员。那时入酒会有个条件:必须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酒才能被吸收入会。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郑振铎和开明书店的老板章锡琛全都达到了要求。而丰子恺的学生钱君匋也想入会,但苦于只有三斤半的酒量,起初章老板不同意,夏丏尊则劝其加倍努力,并破格让他入了会。

  抗战爆发后,叶圣陶和丰子恺均流亡至重庆,老友相见,酒美烟香。叶圣陶无比感慨,在1944年9月12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自昆曲转而谈宗教,谈艺术,谈人生,意兴飙举,语各如泉,酒亦屡增。”一夕欢畅,如获十年聚首,这次逢面让二人终生难忘。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因病去世,叶圣陶怀着沉痛的心情赋诗缅怀,题为《追念子恺》——

  故交又复一人逝,潇洒风神永忆渠。

  漫画初探招共酌,新篇细校得先娱。

  深杯剪烛沙坪坝,野店投诗遵义庐。

  十载所希归怅恨,再谋一面终成虚。

  二

  叶圣陶、丰子恺均为中国文艺界的翘楚。叶先生,原名叶绍钧,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隔膜》《倪焕之》《稻草人》《小白船》等。丰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其漫画影响深远,在文学、艺术理论、翻译、音乐上同样贡献卓著。漫画代表作有《子恺漫画》,文学有《缘缘堂随笔》,音乐有《音乐入门》,翻译有《源氏物语》《猎人笔记》等。此次展出的藏品主要有叶圣陶在文学、教育方面的著作和主编的杂志,以及丰子恺在各艺术领域的主要作品,共计600余件。

  展品的收藏者为甪直作文博物馆馆长冯斌老师和我。冯老师崇仰叶先生的文学,我则倾慕丰先生的艺术。我们虽相隔两地,但彼此情投意合,交流频繁,此次能拿出藏品为大师作如此展览,乃人生之幸事。

  我出生于孔孟之乡山东济宁。读初中时,我经常路过离学校不太远的废品收购站,有时看到一捆捆的书被装上车,还有很多小人书呢,感到无比心痛,真想跑过去全部买下,无奈囊中羞涩。1997年从学校毕业后,我南下深圳、东莞,从事设计工作。在那五年中,我周游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旧书店、旧书摊便是我的乐土。2002年,机缘巧合,我来到了浙江桐乡。起初我只知道丰子恺,收藏了他的几十本漫画书,尤其对他的儿童漫画很是喜欢,感觉不少作品似曾相识,犹如自己也生活在画中。《瞻瞻的脚踏车》《郎骑竹马来》中的儿童仿佛就是儿时的我。

  得知丰先生就是桐乡人后,我迫不及待地想造访“缘缘堂”。初到桐乡的第一年竟一连去了四次。置身于白墙灰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江南庭院,观赏着自己熟悉的漫画,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丰老先生正在格窗下埋头创作。他和蔼慈祥的微笑,飘逸的长髯,画漫画时专注的神情和潇洒的姿态,历历在目。那份心境我相信凡是热爱他作品的读者一定感同身受。几年后,在一次“丰子恺国际论文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丰子恺的几个女儿,并开始与丰先生的幼女丰一吟有了书信交往。

  一吟老师知道我喜欢藏书,便把部分余本馈赠于我,并鼓励我说:“我父亲的成就其实不只是漫画、书法,你也不要只是学他的书画艺术,完全可以进一步研究他。”为了进一步了解丰先生,我开始认真阅读他的著作。不知不觉中,我被丰先生的刻苦勤奋和仁爱之心所打动,便尝试着整理他的著作书目。为筹集资金,我忍痛割爱卖掉了很多明清善本和其他书籍,用以专题收藏。因热爱丰子恺艺术,我也正式定居桐乡,藏书楼也被时任丰子恺研究会会长的叶瑜荪誉称为“恺缘楼”。一吟老师对我关爱备至,宽容无私,她还动员亲属把丰先生的资料集中到我手上。于是丰先生的书信资料、签名本、手稿本等,逐渐被请进了恺缘楼,我的藏品也日益丰富起来。

  2006年1月起,我开始编著“缘缘丛书”。第一辑中的《丰子恺书衣掠影》共收录了236张书影,从1925年至1998年所有珍贵、罕见的版本几乎收齐。一吟老师在此书序中这样写道:“这是我父亲的第一本‘书衣’公诸于世。早年我曾在众人的帮助下编了《丰子恺著译书目》,洋洋大观。如今这书目不仅充实了,而且形象化了。这可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新书啊!”2010年,“缘缘丛书”第二辑出版,内容囊括了丰子恺装帧、插图、诗词、画谱等方面的艺术成就。由此,我走上了由藏书转而研究丰子恺的道路。

  “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丰子恺先生这句话深深地鼓舞着我,我也希望走进“文心——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展厅的读者,能感受先生这份对艺术、对美的热爱与执着。

  (作者系漫画家,丰子恺纪念馆原馆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文化周末 04艺术文心 藏尽书香 吴浩然2024-12-06 叶圣陶与丰子恺: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