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石化+智能+绿色”交叉融合要求,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工程实践、企业实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全环节中,培养适应石油化工行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坚持党委领导,确保正确方向。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按照“为石化行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的思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以思政课为主体、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门课程和4门课程分别获评为国家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二是坚持部门协同,确保有效联动。学校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研究优势和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建设雷锋精神育人展馆、“四史”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廊,聘任“行业企业专家、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担任课程思政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了“部门协同联动、学院专业有效落实”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制度保障,确保落地落细。学校制定《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规划(2021—2025)》,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实施主体、经费保障、组织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学校每学期听取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汇报,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打造三类“金课” 一是建设课程思政理论“金课”。立足学校石油化工特色和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特色,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将课程思政核心元素有机融入学校思政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打造课程思政理论“金课”。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5门(理论课),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0门(理论课),建设校级智慧教学示范课程20门。 二是建设课程思政实验“金课”。实验课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助推器,实验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技报国、工程责任、低碳零碳等元素,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落实,努力建设实验“金课”,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实验课),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实验课)。 三是建设课程思政实践“金课”。学校注重通过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课程及活动来提高育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实效性。学校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及KAB创业教育基地,每年参加科技竞赛达3.5万人次,获批省级一流本科实践类金课1门,原创校园话剧《雷锋》以“话剧+思政”的文化育人模式引领广大师生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话剧《永洁老师》荣获“优秀演员”等七个奖项,获批辽宁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示范项目。 强化示范督导 一是把“三种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学校凝练形成包含“抚油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在内的“三种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三种精神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如盐融水般融入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学生管理、服务师生”等环节中,实现了课程思政元素“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进专业、进管理、进服务”,确保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使“五融六进三入”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的工作日常,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二是构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核心要素”矩阵图谱。学校围绕“油气钻采与输送、石油加工与化工、石化设备制造与控制、石化设备安全与管理”这一石油化工产业链,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6个招生专业。各专业结合特色优势提炼课程思政核心要素,各专业课程围绕核心要素按照成果导向理念,构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核心要素”矩阵图谱,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更为精准,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与统筹建设。 三是完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与督导考评体系。学校设置校级教改专项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级学院每学期开展2次课程思政交流会,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绩效考核和校内专业建设年度成果考核体系中。校院两级督导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给予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未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将继续积极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梁平 李会鹏 陈青鹤 朱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