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
新闻回放 进入火热的秋招季,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丰富的活动、精准化的咨询,切实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让求职路少一分盲目、多一分从容?各地各校纷纷不断积极探索。 主持人语 面对就业压力,如何引导毕业生“从长计议”,明确自我认知、明确职业方向,做好知识、技能、素养的准备?高校作为培养单位,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重视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科学系统指导学生设计未来的人生蓝图。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也是一项基本功,内外兼修,德才兼备,才能行稳致远。 在行动中摸索职业发展方向 王新瑞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 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寻良策,很多大学都在将端口前移,把当下“火热的秋招季”当成就业启蒙课、职业规划训练场。从“职业体验周”到“简历加油站”,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求职路上少点盲目、少走弯路、多点从容。就业不是毕业了就能顺其自然的事,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这样谋事在先的就业教育。 你有什么“职业规划”?人们常将“职业规划”看成一个名词,认为就是“一张关于自己未来会做什么的蓝图”。实际上,职业规划不是名词,不是定一个蓝图,然后朝那个方向努力。它是一个动词,需要在积极的行动、积极的尝试、积极的试错中去规划,找到兴趣和现实的契合点,形成对职业方向的直觉,并在行动中不断调适。如果没有这种积极行动意识,不把规划当成一个动词,所谓“规划”就会容易休眠,成为一种自欺的形式。谋事在先,关键在“谋”,这个“谋”不是空想,不是给自己画饼,而是做事情,在“做”中摸索到适合、适配自己的职业方向。 在这些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中,看到最多的正是行动。有老师说:“大家要做的,是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有学长说:“本以为自己会成为硬件工程师,但在很多行动后,对于未来一下打开了思路。”有学生反思:“与他人缺乏交流,很容易局限在个人想法中出不来,行动中才能找到方向。”是的,职业规划需要经验的传授、系统的课程、前瞻的意识,但最重要的还是行动起来,明确自我认知和职业方向,努力做好专业本分,做好田野实践,在擅长的方向做到极致,理想的工作才会顺其自然。 知己知彼 增强职业规划适用性 秦克峰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灵活应对外部变动,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主动探索市场需求,关注行业变化和职业发展趋势,是打好就业攻坚战的重要步骤。技术快速变革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快速迭代,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寻找拥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在规划职业时,不仅要从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出发,还要结合热门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方向,确保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例如,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许多行业已经深度融合了AI技术,懂得驾驭AI的人才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观察行业动态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技能与知识储备,在就业时就能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职业规划时,面对兴趣与专长应作何选择?是应考虑当下还是做更长远的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无思考,待到求职时才发觉前路一片茫然。因此,只有尽早对自身优势和兴趣方向进行梳理,明确学习与职业发展方向,才能避免盲目选择,增强职业规划的适用性。 当然,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实习机会以及企业宣讲活动等,也是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不二选择。通过这些资源,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行业趋势,减少信息差,识别出哪些技能需求紧缺,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找寻与自己的职业兴趣的匹配点,打通课堂学习与就业方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胜出。 走出教室 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有效性 刘垚彤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顺利求职,也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仍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自我认知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不仅无法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也难以很好地适应职场的生活。帮助大学生科学系统规划职业生涯进程,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走好走稳职业发展之路,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职业规划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的支撑,学生很难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此外,当前行业发展变化加速,新行业、新职业层出不穷,不仅对毕业生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变化之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更要从教室“小课堂”走向职场“大课堂”,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以此引导学生更好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学生只有走出教室,进行一定的实习、兼职或者社会实践,才能够准确找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要求、行业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并不断优化职业规划方向。 对此,高校既要加强课程设计和实施,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也要同企业建立职业发展平台,提供职业测评、招聘信息和行业动态等资源,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和反馈机制,通过项目报告、实习表现、职业规划书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