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地处寿光市,寿光市是我国蔬菜之乡,现代农业产业优势明显、链条完整。学校利用地方农业产业优势,探索出了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现代农业人才。 一、根据地方农业发展,构建设施园艺全产业链专业体系 学校利用办学地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链条健全完整的优势,开设了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了园艺设施建造维护、作物种植管理、种子研发、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其中,园艺专业是教育部门确定的地方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国家林业部门批准的首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学校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申请建设了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服务种业创新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二、依托地方产业平台,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紧密融合 搭建校园、田园、科技园、创新园“四园一体”的培养平台,实现了校地、产教、校企、学科、教研和教赛“六融合”。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智慧蔬菜产业学院。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6门校企共建课程及35个共建课程优秀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实习方案制定等人才培养环节与企业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成效与产业需要的契合;定期邀请企业家进校园授课、作报告,聘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实习教师,定期开展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实习实训资源的共用共享。通过育人平台的搭建,加强了学校、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组织联建、人才共享、技术共研、平台共建,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全面提高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注重师资建设,现有国家级别人才7人,泰山系列人才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鸢都系列人才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30%,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建有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高校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特色实验室等省级重点教研平台;拥有120亩的蔬菜花卉新品种繁育基地以及一万平方米的菜博会学院馆等学生实习实训平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园艺学概论”“土壤肥料学”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园艺学概论”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食品工艺学”等10门课程获批真实案例库项目,“分子生物学”等8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基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建有7个校级教学基层组织,其中“设施园艺创新教学团队”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农圣文化传承创新教师团队”获评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教学改革为推动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承担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中国高教学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教学案例2项,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新农科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四、构建特色耕读教育模式,培养面向基层的“三农”人才 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以贾思勰农学思想为核心的农耕文化,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探索构建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打造了以农圣文化为特色的通识素养教育和以专业文化教育为主体的耕读教育“第一课堂”,以专业实践和项目化研究为主体的耕读教育“第二课堂”,以真实农业场景融入为核心的生产实践体验“第三课堂”,形成“三课融合”的耕读教育课程组织体系,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三农”情怀,汇集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潍坊科技学院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日见成效,毕业生从事农业行业人数超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育人成效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社会反响较好。总结凝练的教学成果连续两届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农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新时代农业现代化。 (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