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凸显师范大学的“本色”与“特色”,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探索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 采取定岗式、订单式、自主式“三式组织” 在开展教育实习过程中,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依据国家有关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统筹设计,按照“统一组织、协调管理、规范过程、严格标准、注重实效”的思路,将中学教育13个学科专业的学生按照“混合编队,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组队,兼顾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工作的整体需要,使其能尽量接触到多元的教育实践机会。 定岗式组织。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海南师范大学选派500名优秀师范生到海南省中西部的乡镇中学顶岗实习,同时,从上述地区学校置换选派500名乡村教师到海南师范大学脱岗培训。截至目前,共选派了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到置换学校支教实习,支教学校达1900多所,不仅提高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了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订单式组织。自2022年开始,为了让教育实习更有针对性,促进实习学校与实习生共发展,教师教育学院前期由学院领导带队,奔赴海南省各市县目标校,与市县教育部门、研训中心、实习学校开展座谈,根据各学校的学科结构与发展,征求实习需求,并分类统计分发给各专业学院,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互选,实习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开展订单式实习指导,进一步实现了产教融合、职前与职后的融通。 自主式实习。在顶岗支教与教育集中实习的基础上,严格条件与审批程序,允许因身体或家庭原因不适合到各市县学校参与实习的学生按照程序申请自主实习。 实行“属地管理”与“专业指导”“双线”统辖 在组织管理上,遵循“属地管理”与“专业指导”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原则,实行“双线”统辖,各司其职,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教务处主要做好方向指引、文件激励、资源提供、关系协调、平台搭建等工作,全面负责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实习实践示范基地的规划建设;制定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方案、教育实践管理规定和见习、实习、研习手册以及教育实践评价标准等,同时在教育实践工作的启动、开展和收尾环节做好“对内”与“对外”的统筹协调和领导管理工作。 教师教育学院负责选派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参与相关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并组建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指导团队,采取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给予全方位、立体化指导,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质量。 各专业学院根据教育实践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师范生的分配和编组,选派熟悉本院师范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到实习市县驻点,全程参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同时,指定辅导员负责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学院学科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师联动” 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开发和利用校外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提出“职后教育反哺职前培养”策略,在教育实习活动中成立了学院学科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方指导教师团队”,实现了“三师联动”。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从实习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全程指导,包括备课指导、听课、评课以及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等多个方面内容。 学院学科教师采用巡回指导与集体指导方式,一方面走进课堂开展教学指导。查看教学设计,督促实习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至少听取每名实习生一堂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引导实习生不仅要关注“如何教”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等。另一方面,组织座谈会开展班主任实践指导,了解工作进展与困难。学科教师与实习生长谈,在给予班级管理策略指导的同时厚植实习生乡村教育情怀。 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积极响应号召,每年近400名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以市县为单位组成18个工作坊,担任实习生指导教师,对所在市县实习生开展教育教学指导,指导工作覆盖全部学科、全部实习学校、全部实习生。工作坊精心组织、行动迅速,有序开展备课指导、听课评课、示范课、讲座、教学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指导活动。活动扎扎实实,效果实实在在,帮助实习生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第三方指导教师”是教师教育学院充分挖掘优质校外师资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获得了工作坊的大力支持,实习生们也获得了显著的成长与进步,为学校的教育实习质量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周春花 董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