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星期三
向作家学习如何写作、怎样阅读

  在《给少年的文学课》这本书中,我将自己定义为一位文学向导,带领少年朋友们穿行在那些优秀作品中,一起观赏那里的百草丰茂、春风化雨。我们会寻找那些迷人的场景和片段,赏析其中的文学之美,但绝不是寻章摘句,而是从中辨认作品的语感逻辑、情感逻辑和写作手法;在学习如何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如何写作的路径与方法。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大作家学习写作,第二部分是向大作家学习阅读。第一部分包括三章,分别是“物不仅仅是物,它还是我们的共同记忆”“眼里有,心里有,笔下才有”和“找到‘我’与陌生事物之间的连接”。其实就是和青少年朋友一起,看作家们如何写那些难以忘记的物、难以忘记的人、难以忘记的事或者风景。

  在“物不仅仅是物,它还是我们的共同记忆”这一章节中,我将带领读者思考写作的“抓手”问题。如何让自己所写之事、所写之人、所写之物难以忘记?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方式。这一章中,我们将一起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的《想北平》、毕飞宇的《蚕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还有林海音的《苦念北平》、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王安忆的《比邻而居》、阿来的《声音》等。通过一字一句的阅读,认识到作家捕捉、认识物象的重要性,希望启发读者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个“实在”。大到一篇文学作品,小到一则日记和一份作业,写作最基本的真谛在于寻找到那个实在的“物”以及附着在物之上的实在的情感。

  第二章要讲述的是“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人”。我挑选了十二篇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写人的经典文章。我把这些写人的文章分为写长辈、写老师两类。写长辈的部分里,所举的例子有朱自清的《背影》,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我也找到了一些大家并不那么熟悉的,比如孙犁的《父亲的记忆》《母亲的记忆》、迟子建的《好时光悄悄溜走》、叶兆言的《旧式的情感》。

  写师生情谊的散文,我选择了萧红写鲁迅、汪曾祺写沈从文、铁凝写孙犁和汪曾祺、贾平凹写孙犁的作品。在领读这些作品时,我希望引导读者看到作家如何从细节去理解人物,理解一个人的成就,也理解一个人的日常。

  第三章我们讨论的是“那些难忘的事”。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难以忘记的事,那么我们怎样挑选出那个最难忘的事情并进行书写,这对写作者是个挑战。我挑选了六篇文章,其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读到怎么去逛一个不一样的地坛;周晓枫的《黄姚酿》带领我们去往一个陌生的古镇旅行;汪曾祺的《跑警报》则带我们去往历史的深处,去体会西南联大的战时生活。当然,这一章里我也选了李修文《长安陌上无穷树》,关于医院里发生的故事;还有鲍尔吉·原野的《初夏》和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在阅读这些优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培养少年朋友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引导大家去理解什么样的文章有文学品质。

  第四章是“向大作家学习怎样阅读”。这一章是以作家们的阅读故事为例,引导青少年朋友向他们学习,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阅读。本章挑选了九位作家的读书心得,介绍他们对阅读的思考。比如,王安忆如何阅读童话故事,迟子建如何阅读《红楼梦》,贾平凹如何让自己读书驳杂,余华如何读鲁迅的《孔乙己》,毕飞宇如何读鲁迅的《故乡》,李敬泽如何从《枕草子》生发思考。当然,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里,其实不只有书可以读,生活也可以阅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特意选取了莫言的《用耳朵阅读》和苏童的《水缸回忆》,通过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思考如何建立感知和认识世界的维度。

  坦率地说,写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思考人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我想到的问题是,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即使不成为作家,向作家学习阅读、学习深度阅读依然重要。深度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我们的耐心、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和理解力。短视频让我们变得“不耐烦”,而阅读则让我们安静,然后沉浸其中。

  如果读者对我们赏读的某个作品的段落感兴趣,我特别建议大家回到作品本身去阅读。这便是我们在每一章的后面都列出阅读书目的原因。那是拓展书目,期待读者朋友依靠书目去发现文学之美。当然,在每一章的后面,我也设置了一些问题,希望少年朋友们在赏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写作,以浸润的方式慢慢建立我们的文学审美。

  (《给少年的文学课》张莉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本文摘编自该书前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09向作家学习如何写作、怎样阅读 张莉2024-10-23 2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