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景柱和学生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
2018年8月,谭景柱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作为山东省“组团式”教育援藏管理干部进藏工作,其间主动申请延期,扎根西藏教育事业,一干就是七年,目前仍然坚守在教育援藏第一线。 不忘初心使命,提升办学实效 “谈到援藏初心,其实很简单,能成为对口援藏工作的参与者,是组织的信任和光荣的使命。”谭景柱说。 援藏以来,谭景柱历任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纪检等工作。他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援藏优秀个人、日喀则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日喀则市优秀校长、日喀则市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潍坊市优秀援藏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谭景柱打造了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新选修课程体系。“借鉴山东学校经验做法,优化整合学校原有选修课程,开发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包含地方课程、社团课程、创客课程、探究课程的新选修课程体系,为西藏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提前谋划。”谭景柱说。 孩子们能歌善舞,谭景柱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打造特色课间操。在巩固提升国家第九套广播体操质量的同时,组织人手编排了藏族传统舞蹈广播体操,突出快、静、齐、健、美的特点,使其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一些孩子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对学习感到困惑,有些学生还有家庭方面的困难,需要老师全方位的关心。”有一段时间,谭景柱的办公室是不锁门的,他告诉学生自己的办公室有热水,随时可以来。 谭景柱很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他借鉴潍坊中学已经成熟运行的“全员导师制”经验,让高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导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资源,在教研教学工作之余,关爱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谭景柱带动同事和朋友一起结对帮扶了多名学生,发现和解决孩子们在学习、思想、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助力他们幸福成长。 引进好做法,提升受援地“造血”能力 援藏以来,谭景柱完成工作任务900余项,帮助受援学校完成了全国生态文明学校、西藏自治区示范高中、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法治示范校、禁毒宣传示范基地等多项创建工作。 怎样充分发挥教育援藏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谭景柱有自己的“法宝”。 他组织开展“导师带骨干”工程,制定导师(援藏教师)带骨干(本地教师)发展计划,在受援学校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推行校级教研员制度、实行双备课组长制度,切实发挥援藏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实现教育援藏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实际行动带动本地教师成长成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地优秀教师队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援藏要做好每一批次间的衔接和总结,要一以贯之、持续发力。”谭景柱在回忆提升办学实效的思路时说,“我们在发挥援藏团队作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受援校骨干教师和教师队伍的主体作用。把东部地区学校成熟做法引入受援校,并进行适当调整。与东部地区学校交流共建,变参观学习为深度学习和合作。”“导师带骨干”工程实施以来,为受援学校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100余人。 他坚持德育引领、立德树人。谭景柱主管日喀则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暨班主任论坛”期间,成功举办了两届“日喀则市班主任论坛”,邀请山东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知名教育专家和名班主任开讲交流,与会的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400余人,立足日喀则市、辐射县区中小学校,助推了受援学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日喀则学校思政工作发展。 同时,他把山东业已成熟的“人文德育管理模式”引入受援学校,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对该模式进行本土化探索,尝试打造西藏德育管理的新模式。 谭景柱积极组织开展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援藏资源优势,援派学校与受援学校结对共建,积极组织鲁藏两地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在受援学校设立优质生源基地、齐鲁名校长工作室、潍坊市名校长工作室,助力受援学校教管学升级。 传承好家风,积极投入教育援藏事业 2022年第九批、第十批援藏轮换之际,面对没有毕业的学生、没有完成的课题、没有投入使用的新学校,他毅然向组织申请延期。“四年弹指一挥间,感觉做得还不够,还想为这里的孩子们多做点儿事,再加上身体情况还允许,就留下来了。”谭景柱再次回到日喀则,担任山东援建的日喀则齐鲁中学副校长一职,他要把之前在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的管理经验,以及之前没有做完的课题和教改项目,都运用到新的学校中去。 从妻子的口中得知,援藏期间,年迈的父母瞒着谭景柱先后住院十几次。谭景柱的眼睛湿润了,但是父亲的话,让他坚定了继续援藏的决心。父亲说:“孩子,你是国家的人,西藏需要你,你就再干几年。我也是国家干部,干部要服从组织安排,这里面的道理我懂。” 自援藏以来,谭景柱克服心脏反流、严重失眠等高原反应,坚守师德,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援藏教师的合格答卷。 他的女儿受他的影响,爱上了西藏,从开始的不理解,到以有个援藏的爸爸为骄傲,再到后来主动考入西藏大学就读,“爸爸,我想来西藏陪陪您,以后我也会像您一样来援藏”。谭景柱说,按女儿学习成绩原本可以选择的志愿很多,当时家里人都反对她报考西藏大学,只有身为父亲的他支持女儿的决定,父女两人共同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就这样,18岁的女儿来到拉萨,成为西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我们的援藏工作,不仅在西藏帮助了一批孩子,带动了一批老师,还让包括我女儿在内的很多非本地的年轻人爱上了西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援藏接力棒传承了下来。”谭景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