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星期五
西安工业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西安工业大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对标“三全育人”目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构建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协同驱动的育人格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工作基础扎实有力,育人载体丰富多样,取得一系列成果。

  在课程育人中固本强基,厚植家国情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西安工业大学积极探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融合。一是整合各门思政课教学资源,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多角度出发,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二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选修课,使学生系统、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三是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体系,深入拓展各级各类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在文化育人中培根铸魂,增强文化认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历史根基和文化基础。西安工业大学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历史,积极营造兵工特色校园文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精神,以“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启智润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在实践育人中身体力行,深化情感体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社会大课堂。西安工业大学在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了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田野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例如,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校史馆”“兵器馆”“兵器小镇”“制造创新工场”等场馆,开展沉浸式教学,在西安百亿兵器产业园、革命圣地延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升了思想政治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网络育人中“开疆拓土”,占领舆论阵地

  网络空间以文字、声像、图片等形式打破了地域界限,具象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渠道。西安工业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网络育人中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立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在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西安工业大学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各项重点任务,强化统筹协调,不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大思政”为抓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

  (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2024HZ05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纪英 张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刘纪英 张零2024-10-11 西安工业大学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