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创建于2002年,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200余名。学院党委切实履行办学治院的主体责任,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党建育人和思政育人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远大理想、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全面发展 学院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将全院上下紧紧凝聚在一起,塑造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锻造一批具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拥有突出能力素质的骨干人才,为学院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学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入党流程,组织低年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加强仪式教育,将党员发展、党员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学院开展“红色文化润心田”系列活动,加强“四史”学习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学院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做榜样、立标杆,引导学生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争优做优、人人学优的氛围。 二、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协同育人 学院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以党建引领群团组织建设,加强思政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学院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联动,要求各党支部尤其是学生党支部在完成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任务的同时,扩大教育面,开展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院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学院扎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好主渠道、守好主阵地,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构建“党建+思政”特色队伍,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分工协作,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党支部主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弘扬红色文化,把好政治方向,发扬刻苦奋斗的精神;思政教育主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实现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协同育人。 三、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内容创新 学院开展系列“党建+思政”活动,创新性打造党建阵地和思政教育阵地。学院组织党员及新生开展红色观影、红歌声声唱、参观红色革命基地、邀请著名党史学者举办讲座等活动,用好“第二课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丰富授课内容,用红色文化讲好新生入学第一课,将红色烙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思政教育,增强“大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工科学生特点,学院开展“一心向党 根植匠心精神”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向党靠齐,培育匠心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建功新时代,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踏上新征程。学院积极构建党建联盟,与企业进行党支部共建,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同时,拓展思政教育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开阔眼界,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了解专业,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学院还深耕“一站式”社区,辅导员深入宿舍,将思政课堂搬进宿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持问题导向,走实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育人合力 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院始终紧抓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既精通党务知识又善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在制度方面,由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融合发展。此外,学院党委推出了“党建+教学+思政”教育模式,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问题有机结合,由系主任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加强教学队伍党建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专任教师除了进行专业教学研讨,还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大比拼活动,实现教学和思政的深度融合,做到人人都是思政能手。学院坚持制度化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强调党务队伍、教学队伍、思政队伍实现同频共振、合力育人。学院上下大力弘扬“务实、进取、高效、和谐”的学院精神,努力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本文系2024年度宿迁学院党的建设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周峰 邵国友 乔心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