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治理模式升级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和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组成大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教学创新团队”),积极服务青岛市北区网格治理实践,通过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了基层网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升级。 一、建立数字治理协同平台,实现多网融合 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对接青岛市北区大数据部门、青岛社会工作部门需求,整合学校统计学、社会学、新闻学专业团队,建立数字治理协同平台。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于一体的“党群e家”网格化信息系统。在该系统内,不仅能实时反映青岛市北区网格内的各种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党建、综合治理、城管等多网有机融合,实现网格治理多网融合,信息重复采集的现象逐步减少,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自下而上倒逼问题收集处置流程再造,真正做到“哨声一响,一呼百应”。 二、培训社会治理网格员,提升数字素养 教学创新团队认为网格治理员的数字素养是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治理效能的基础。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对网格治理人员进行数字教育培训,提升其在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学创新团队将平台中的数据“脱敏”后提供给统计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师生,为其教学科研、学科竞赛提供真实素材。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别“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2项、省级奖项5项。相关研究成果反哺网格治理实践。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治理流程 教学创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管理工具,对网格内的各项事务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简化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推动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使网格治理更加高效、便捷。在遵循基层治理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青岛市北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科学设置发展目标,制定网格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清单,整合细化帮办事项15大类100余项,出台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管理标准等,使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推进,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加强治理主体合作,提高政府部门公信力 数字化时代,公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具有更高的期待。为助力青岛市北区基层网格化治理体制不断完善,教学创新团队结合实际案例,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基层治理机构通过数字化手段公开政务信息、政策文件的意识,公众可以更便捷地了解政务信息、政策文件和治理成果,政府部门树立了更开放、透明和负责任的形象;利用社交媒体、办公APP等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数字化手段,鼓励各主体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例如,青岛市北区建立了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精准把握基层治理脉搏,提高了治理效能。 五、开展数据安全教育,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 为更安全地利用数据,教学创新团队设置了数据泄露的风险、隐私权的定义、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等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会、线上课程、互动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定期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教学创新团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以上措施有效提升了网格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岛理工大学教学创新团队从数字治理视角出发,多措并举,建立数字治理协同平台、整合和拓展信息资源渠道、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员数字素养培训、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宣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推动了网格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转向,有效促进了网格治理模式的优化升级。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整体智治视角下山东网格治理模式优化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1CSHJ07]和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共同体视域下山东省社区网络治理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YYFX-13]阶段性成果) (耿淑娟 杨书胜 李培培 盛广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