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浙江树人学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立足新工科、新医科交叉融合,着力集聚大健康产业优质资源,适应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和数字化生存需要,主动对接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人才需求,提出了“面向康养产业、强化科创协作、集聚优质资源、产学协同育人”的改革理念,构建了“三联合”校企科创平台,建设了“四融合”教学资源体系,创建了“三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经过近8年的建设,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培育、智慧健康信息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 发展沿革 浙江树人学院依据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于2016年成立了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主要以培养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为主;2019年,学院与康养产业头部企业共同建设的“医养护管一体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20年,学院联合浙江省养老服务运营企业建设的“浙江省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联盟”入选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程;2021年,学校聚焦健康服务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人才需求,通过医工交叉融合建设的“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入选浙江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023年,学院建设的“树人—绿城未来数智”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4年,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了“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微专业。 改革举措 1.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三联合”科技创新平台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集聚了长三角特别是浙江省健康养老产业的优质企业,建设了校企融合的理事会,统筹规划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按照产业链分工,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资源互补的企业产学研基地群,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模式,以科技研发项目为载体,从技术、工程、应用三层面,校企联合打造产学深度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聚焦国家和浙江省智慧健康领域重点科技项目,联合浙江绿城、浙江大华、树兰医疗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构建技术研究团队,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二是聚焦健康养老行业应用需求,以杭州卓健、杭州事亲等技术开发类企业的项目为目标,联合开展项目设计与实施,助力企业工程项目开发。三是聚焦科技与工程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以绿康医养、杭州援通等智慧养老运营企业的应用需求为目标,联合开展智慧养老技术平台的转化应用,助力企业市场推广。 由此,通过“三联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研助企带动以产助学的产学协同机制,不仅提升了产业链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开发、市场推广能力,使企业获得了收益,而且增强了企业进一步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内驱力,也为建设产业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真实丰富的项目案例。 2.优选企业优质案例,开发产学融通的“四融合”实践教学资源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注重以企业真实案例驱动实践教学。一方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将企业项目案例的分析方法与实现技术贯穿学习全过程,丰富学生的项目经验;另一方面,在校内建设模拟企业真实场景的综合实训基地,依托国家级别、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20余家知名企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创新班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发产教深度融合的实验项目、实训项目、综合项目、教学团队资源,支撑学生学习领域业务知识和相关技术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通过企业捐课,将企业优质项目与实践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紧密融合,建设了具有康养特色的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群。二是通过课证衔接,将计算机和康养领域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能力要求紧密融合,建设了适配职业标准的实训项目群。三是通过课程整体置换,将康养数字化企业中的计算机软硬件全栈开发技术与专业实习、学生创新创业、毕业设计中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紧密融合,建设了高阶的综合设计项目群。四是通过“学校—企业”双向兼职,将工程师和专业教师的身份与工作内容紧密融合,建设了多支熟悉智慧康养产业、专业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企业项目案例的提炼,对健康养老信息化企业共性化的系统与产品进行条理性、完整性表述,编写了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智慧康养应用型教材。 3.聚焦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发展需求,开展“三协同”实践教学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以“三协同”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基础,学校和企业从“案例实训”“技术强化”“项目实战”三个层面逐层提升教学协同的深度,并进一步从“实现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三个层面递进式、个性化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一是校企团队共同实施基于企业项目案例的协同实训教学。在课程实验以及实训环节,引入企业案例项目,并将解构的典型功能模块作为实验实训课题。其中,企业工程师以项目组长的身份组织学生完成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与实施等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代码质量、工程伦理教育;专业教师着重分析项目中涵盖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并挖掘项目中的思政元素,共同培养学生的案例实现、分析与优化能力。二是校企团队共同实施基于软硬件全栈技术的协同技术体系强化教学。智慧康养产业学院以“技术强化虚拟班”形式集中为学生应用技术赋能,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团队,聚焦康养信息化产业的主流技术,面向就业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企业技术专家负责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实施,专业教师负责检查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并指导学生学习技术栈的体系架构,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块实现、架构分析、系统设计能力。三是校企团队共同实施基于学生创新创业、企业真实项目的协同项目实战教学。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注重以“学生科研与科技竞赛”“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企业技术专家负责指导学生分析健康养老产业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并将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资源融入学生的竞赛项目、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课题全过程。专业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析项目中的算法分析、系统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项目团队的带教,共同培养学生的系统实现、问题探究、系统重构能力。 4.多形式引入企业AI资源,赋能学生AI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共同建设并实施了多种形式的AI融合课程。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同设计并实施了“健康大数据应用创新”微专业,围绕睡眠与健康数据分析、医院药品销售数据分析等课题,开设了“数据分析基础”“机器学习基础”“大数据行业案例分析”“大数据项目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大数据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采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战机会。 5.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闭环改进,全过程建立质量保障机制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注重课程资源的先进性和时效性,通过组建校企教学团队协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并按照“学校改进课程”“企业改进资源”的分工合作思路建立教学资源“双回路”持续优化机制,通过分析学生课程学习后的目标达成情况和毕业后的发展成就评价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再由校企双方分别从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同时开展迭代优化,形成闭环的持续改进过程。 建设成效 1.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产学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三链对接、双向嵌入、六阶推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于2021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人工智能”等3门课程于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Python程序设计”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获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项。2023年,获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5项,出版教材5部。 2.学生发展成果 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已培养4届学生,学生的技术开发与综合创新能力较好。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服务浙江省知名IT企业、中小型创业型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IT部门,进入智慧医养行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累计超100名学生考入国内知名院校。在毕业生满意度方面,通过课程共建、业师共享、基地共建等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总体就业满意度和专业相关性指标逐年递增,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水平满意度等指标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在学生科研与竞赛方面,近5年,学生获批省级以上课题84项,发表科技论文59篇,获得著作权63件、发明专利授权7件,获程序设计竞赛、软件外包、数学建模等竞赛奖项187项,其中国家级别奖项20余项、省甲级奖项近120项,学生科研与竞赛水平持续提升。 3.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成果 在纵向科研项目方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联合绿城科技集团等单位申报“面向未来社区数字化开发标准构建”项目,获批浙江省2022年“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联合杭州思立普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团队,合作申报“老年睡眠障碍监测干预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并获批浙江省2023年度“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在横向项目方面,2022年获批企业研发项目71项,到账经费1868万元;2023年获批企业研发项目38项,到账经费952万元。以上纵横向科研项目为深化产教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登辉 徐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