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开设红色主题剪纸特色课程。资料图片
|
巍巍沂蒙山,绵延八百里。 沂蒙山腹地、群山环绕的临朐县,是山东省潍坊市唯一的沂蒙革命老区县,拥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旧址、亚洲第一石砌拱形坝、齐长城遗址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还有国际窗博城、非遗红丝砚、临朐之窗等特色鲜明的产业资源,为学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临朐县依托区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设计课程,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桌延伸到自然,打造行走的、有风景的思政课堂,让师生行走在巍巍沂蒙山,让教育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立志气:1200名学生共赴跨越50年的时空之约 “同学们,出发!” 一声铿锵的口令,打破了山乡清晨的静谧。一大早,九山初中的1200名学生整齐列队,气势昂扬地行走在参观淌水崖水库陈列馆的路上。往返20公里、5个小时的徒步行军,学生们以“真看、实感、深悟”的方式,探寻革命历史。这是该校坚持近15年的传统项目。 “为什么淌水崖水库以连拱的形式修建在两个山坡之间?周围山体的植被有什么作用?”“淌水崖坝体高39.34米,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1973年,一无技术、二无机械,九山儿女战天斗地,苦干加巧干,历时7年修建了淌水崖水库,其中蕴含着哪些精神?”…… 研学结束后,九山初中的教师们布置了一道道“课后题”,一场跨越50多年的“时空大讨论”在全校展开。 经过多年积累,九山初中的“行知课堂”,已经涵盖了初中12个学科,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个性化的方案。这是临朐县“行走的课堂”德育主题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朐县整合周边红色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分主题开发出适合青少年研学的专线18条,创建省市级研学基地24处,搭建起“参观—研习—融合—提升”的德育课堂模式,通过课内课外“双课堂”的设计与构建,真正让学生知行并重。 增底气:让每个红色资源都开口说话 “山西有个刘胡兰,临朐有个刘秀英,革命意志坚如铁,宁死不屈女英雄……”临朐县“五老”志愿者衣明新的一堂《临朐刘胡兰》红色事迹报告会,让城关街道纸坊小学的孩子们听得心潮澎湃,纷纷举起小手参与互动。“听了前辈们的革命故事,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怕吃苦、勇攀高峰。”该校学生谭宇皓说。 临朐县深入挖掘红色革命历史,编印《临朐红色故事》读本,记述临朐本土“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支前精英——临朐‘挑子营’”“临朐乳娘”等革命故事,将思想性、故事性和思政教育的严谨性融合起来,全方位展示临朐形象、传承红色基因、培植乡土情怀。同时,将红色革命故事搬进校园,每年举行红色故事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学生6.3万人次。此外,广泛开展名家进校园、走进公共文化艺术场馆、与文艺院团双向互动等活动,开展专题研学、传习课堂等活动,让每个红色教育资源都开口说话,让临朐革命传统、乡土文化扎根学生内心。 培正气:“高级玩法”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味 每年秋天,五井初中的学生们都会来到临朐县千晨研学基地参与秋收体验。一推、一顶、一扳,一个个树梢上的柿子便被熟练地摘了下来。晾晒房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打皮、系绳、拴挂、上架,很快一排排红通通的柿子便整齐地挂上了晾晒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很自豪,也更加体验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五井初中学生赵紫玉说。 虚拟现实融入、智能互动、360度全景展示、实景回传……新颖的学习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发了正在“临朐之窗”参观的学生们的阵阵赞叹。“通过虚拟现实教学,我们穿越历史,亲身体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这激励我们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朐山小学学生刘佳钰说。 立足区域资源,临朐县打造出红色文化馆和临朐之窗等“四馆一区”教育综合体,为思政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支撑与保障。近年来,当地先后开发出“骈邑追梦”“法治伴我行”“军事体验”等系列精品课程,真正将思政课搬出教室,让学生在聆听中去思考,在行走中去体验,在实践中去学习。随着课堂的不断创新和延伸,思政教育也更加生动灵活、有声有色。 临朐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强化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育人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