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校新风
2024-08-17 星期六
协同联动 “三化”耦合 形成“大思政”新格局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育心+育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各大院校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成立时间只有7年,但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恪守“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求真务实”的院训,结合“大思政课”建设实际,提出构建“育心+育才”培养模式,围绕顶层化设计、立足体系化教学、聚焦专业化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围绕顶层化设计 战略擘画“育心+育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学业、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诸多压力和挑战,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育心+育才”培养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明确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大学生,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一是全员育人,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职工的作用,树立有义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状况,并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和疏导;二是全过程育人,想方设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全过程育人氛围,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全方位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全方位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上举措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为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基础。

  立足体系化教学 统筹完善“育心+育才”培养模式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政课程、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方面内容,加强师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实践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心理辅导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完善心理辅导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服务网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心理辅导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通过体系化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聚焦专业化指导 全面实施“育心+育才”培养模式

  专业化指导是实施“育心+育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咨询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真实、贴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此外,开展校企心理健康教育合作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校企心理辅导服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服务,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协同推进。建立校企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本文系2020年度梧州学院科研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B016]、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红色精神融入广西本科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项目编号:2021SZ056]阶段性成果)

  (文玉兰 尹杰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3协同联动 “三化”耦合 形成“大思政”新格局 文玉兰 尹杰钦2024-08-17 ——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育心+育才”培养模式探索 2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