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加强近视防控重在教育、管理和服务
杨莉华

    国家疾控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2018年的53.6%降至2022年的51.9%,下降了1.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在近视防控工作上已取得积极成效,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态势得到了一定遏制。然而,我们仍须正视一个事实:51.9%的近视率依然处于高位,近视防控工作仍面临艰巨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全面实施视力健康管理,并将工作的重心落实到教育、管理和服务上。

    学生近视的高发,主要源于不良的视觉行为习惯和不健康的视觉环境,而这些问题又反映出社会健康文化培育的滞后、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的不力、社会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匹配的矛盾。当前,我们应对近视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依赖临床的干预治疗手段,针对的是已近视人群,在当今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无法治愈的。因此,近视防控工作必须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抓源头,针对全体儿童青少年实施视力健康管理,通过深化视力健康教育、强化视力健康管理、优化视力健康服务来抵御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才能避免陷入“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被动局面。

    健康教育是基础

    需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动近视防控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引导每个人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做到“知、信、行”的统一。健康教育应从全体师生、家长抓起,鼓励家长和教师掌握视力健康知识和技能,转变“重治轻防”的错误观念,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视力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孩子带动家长,进而推动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健康管理是关键

    近视的产生主要源于不良的视觉行为习惯和不健康的视觉环境,针对影响孩子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视力健康管理不仅包括对不良视觉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视觉环境的优化以及对屈光发育的密切关注等多个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场景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建立健全近视防控机制至关重要。在政府主导下,明确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各方责任,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减少高强度用眼与电子视频的使用,加强阳光户外活动,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全程监管孩子不良的视觉行为。

    健康服务是保障

    当前,近视防控工作主要聚焦于已近视人群,忽视了为视力健康的孩子和近视前期的孩子提供前期的预防服务。近视一旦产生无法逆转,我们更应加强对视力健康孩子和近视前期孩子的关注与服务,在眼屈光发育的敏感期,依据孩子生长发育和视觉发育的规律,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个性化的技术服务,提供视力健康与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评估服务,建立全周期完善的视力健康档案,通过动态分析,为视力健康、处于近视前期和已近视的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管理服务,帮助视力健康的孩子预防近视的发生,控制有近视趋势和已近视的孩子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总之,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武汉市作为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以近视防控为突破口,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相信,只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视力健康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推广视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儿童青少年眼屈光发育敏感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视力健康管理,优化视力健康服务供给,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态,就能有效地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系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副团长、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